华佗神医治百病-华佗神医治疗小儿癫痫吗
华佗到底是不是神医
说起华佗来,人们都会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神医,此人不但医术精湛,救人无数,而且颇具医德,淡泊名利,一心为民,后来因不肯给曹操做医官而被杀。由于他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后人把他当作中医的典范,并把后世的名医成为“当代华佗”。
那么历史上的华佗真有那么神吗?本人查阅了关于此人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发现了许多疑点,觉得这位传说中的“神医”水分很大,现在列出来逐条分析,看看他究竟是“神医”还是“神骗”。
疑点一,华佗是外科手术的鼻祖,曾用手术治好过无数病人。古书上记载,华佗发明的了麻药“麻沸散”,让患者以酒服下、失去知觉,再剖开腹腔、割除溃疡,洗涤腐秽,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那咱这里先不说华佗是否有“麻沸散”的事,先说他怎么进行手术前消毒,在人体上施行手术,别说是剖开腹腔这样的大手术,就连在四肢上进行清创缝合那样的小手术都得先进行严格的消毒,既要对实施手术的体表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有要对手术器械进行长时间严格的消毒,甚至连医生的手都要认真清洗消毒,还要戴上无菌手套。所有这一切若未严格做到,则很可能导致病人在手术实施时感染外部细菌,促成术后败血症,全身中毒而亡。因此消毒工作对外科手术是至关重要的,可一千年八百前的中国,哪来的消毒液,也没人会给手术器械消毒。医用消毒的概念是十九世纪才有的,因为当时显微镜已发明,人类通过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明白了有些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后来又了解了细菌的习性,知道细菌怕化学液体和高温,于是便发明了化学消毒液和用高温消毒手术器械的方法。正是有了消毒技术,外科手术才得以普及。一千年八百前的华佗,是不可能有化学消毒液的,更不会用高温来消毒手术器械,而且,华佗根本不知道细菌的存在,也不会想到消毒。若华佗在完全不消毒的情况下给病人做手术,特别是大手术,那其失败率保证百分之百,病人术后三天就会见阎王。再有,一位医生若要学会做手术,首先要了解人体内部结构,那就得先解剖尸体,可解剖尸体这种事在一千年八百前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儒家思想认为损坏亡者的尸身是大逆不道,是要杀头的。华佗应该不会干这种蠢事。而且据史料记载,一千年八百前的三国时期确实没有人体解剖图。华佗不懂人体结构,怎敢草率给人做手术,莫非他拿活人做实验。再退一万步说,即使华佗会消毒,也懂人体,真正给人做了手术,那为什么后世的中医都不会做手术,华佗的手艺为什么没传下来,现在的中国为什么要从西方重新引进外科手术技术。我看华佗做手术纯属子虚乌有,是他自吹自擂的。
疑点二,华佗发明了麻药“麻沸散”,古书上说华佗在做手术前,先给病人喝下一碗放有“麻沸散”的药酒,病人便麻醉昏迷,没有了知觉。华佗做手术时病人就不会喊叫挣扎了。但是,“麻沸散”究竟是一种什么药呢,古往今来,中国的医书上都没有明确记载,有人说是用曼陀罗的果实做成的,也有人说是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的,但后来经过在人身上做实验,觉得这两种药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人服药后仍能感到疼痛。现代的手术用全是化学药物,如普鲁卡因,,一氧化二氮等等。而从植物中提炼出的像吗啡和***是不能用于手术镇痛的,也就是说
不可能有能用作手术的中草药,而且植物中麻醉效果最好的**(吗啡和***的原料)在三国时期的中国还没有被种植。看来,“麻沸散”也是华佗的自吹自擂。那么华佗怎么能麻醉病人呢,又怎么能动手术呢?他总不能活生生的给人做手术吧。人的忍耐力再大,也不可能扛住剖腹的疼痛,况且,剧烈的疼痛会使人的心跳、血压、呼吸都受到影响,这是不利于手术的。什么“关公刮骨疗伤”只是传说的故事。
疑点三,华佗很擅长治疗寄生虫病,古书记载,广陵太守陈登面色赤红心情烦躁,下人请来华佗为他医治,华佗号脉后,说他腹中有大量的虫子,都快成团了,随即给他开了三副药,陈登服下后,立即大吐,吐出三升虫子,人登时就舒坦了。华佗又说三年后该病会复发,当时候找不到他就没救了。果然三年后,陈登便犯病了。好家伙,人体内竟能有三升虫子,那就是数百条,肚子有数百条虫子,人还能活着,还能等着华佗来给他治。这且不说,就算陈登真有寄生虫病,华佗也不能把虫子从他嘴中排出,寄生虫一般都在肠道中,排虫药都是将虫子从肛门排出的,华佗可真厉害,竟能让虫子往上走。他用的药不会是寄生虫的兴奋剂吧。而且,陈登怎么会再犯病,还居然是在华佗预测好的三年后。寄生虫病即使会复发,也是不能预测的,该病只跟人是否注意饮食卫生有关,时间是不定的。华佗能预测寄生虫病,莫非他是巫师。
疑点四,华佗淡泊名利,热爱百姓,不愿为曹操服务因而被杀。可据有关史料记载,曹操对华佗很客气,华佗也想在他手下当官,但曹操对属下向来赏罚分明,从不偏袒谁,华佗不是军官,没立过战功,因此曹操给他的官不大。华佗很不满意,赌气出走,曹操见他擅离职守,一怒之下,才将其处斩。可见,华佗此人并非高风亮节,而是嫌官小才掉了脑袋的。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华佗并非什么“旷世神医”,到有可能是个唯利是图的江湖骗子,什么“华佗再世”,可别是“骗子投胎”。
关于华佗的故事 一代神医开创先进疗法治病救人
华佗是名垂千古的一代神医,华佗的故事流传下来的也有很多,华佗运用了许多先进的疗法,而这些都成为了华佗的故事中,十分脍炙人口的篇章。华佗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医生之一,一起了解下华佗的故事有哪些吧。
神医华佗治病的故事1、心理疗法
关于华佗的故事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华佗行医救人的,还有一些十分厉害的治疗方法。华佗善于应用心理疗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华佗去看他。郡守让华佗为他诊治,华佗对郡守的儿子说:"你父亲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应激怒他让他把淤血吐出来,这样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没命了。你能把你父亲平时所做过的错事都告诉我吗?我传信斥责他。"
郡守的儿子说:"如果能治好父亲的病,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他把父亲长期以来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诉了华佗。华佗写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后,大怒,派捕吏捉拿华佗,没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2、狗腿治疮
有一位极漂亮的姑娘,已经过了结婚的年龄,可是仍没有嫁人,因为常期以来她的右膝,长了个疮,不断往外流浓水。华佗看过后,她父亲问女儿的病情,华佗说:"派人骑马,牵着一条栗色的狗跑三十里。回来后,乘狗身子正热时截下狗的右脚,拄在疮口上。"不一会儿,有一条红色的小蛇从疮口中出来,进到狗的脚中,那姑娘的病就好了。
3、枪头化酒
后汉末年时,有人腹中长一结块,白天黑夜疼痛无比。临时,他对儿子说:"我以后,可以剖腹把那东西拿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他儿子不忍心违抗父命,于是剖腹,取出一个铜枪头,约有三分之一升左右。华佗听说后,就前去了解。华佗看完,从小箱子里取出药放在枪头上,枪头立刻化成了酒。
4、漆叶青黏散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吴普著有《吴普本草》,李当之著有《李当之药录》,樊阿喜针灸,这三个弟子后来均成为有名望的医家。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失传。
上一页 0 /2 下一页为什么全世界的华人都把华佗视为神医
在世界华人世界里,每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一位救扶伤的医生时,常常会给医生送上一幅锦旗。在锦旗上写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华佗再世,妙手回春。中华民族的医学史上名医辈出,华佗之前有扁鹊,同时代名医有张仲景,后世有孙思藐、李时珍等一大批名医,为什么中国人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的代称? 我认为:世界华人总爱拿华佗作为神医代称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料病如神,预知生; 第二,治疗神奇,手到病除; 第三,外科神奇,开刀剖腹; 第四,医学流派,器重神奇。 料病如神 预知生 原甘陵国(今山东临清)相夫人怀孕六个月时突发腹疼,非常难受。请华佗诊脉,华佗诊脉之后对她说:胎儿已经了(佗视脉曰:胎已矣)。于是,华佗让人摸了摸甘陵夫人的腹部,了解胎儿的位置。华佗说,胎儿在左边是男孩,在右边是女孩。此人回答华佗:在左边。于是,华佗备了汤药打胎,打下来的果然是个男孩,而且已经了。胎一下,甘陵夫人的腹部马上就不疼了。 前任督邮顿子献得病已经康复,又去找华佗,华佗诊了脉之后,对他说:病好了,但是,你的身体还很虚弱,没有完全恢复,不能过于劳累。千万不要过夫妻生活,一有夫妻生活准会发生不测。而且,前,舌头都会吐出来好几寸长。顿子献的妻子听说丈夫的病好了,跑了一百多里地来看望他。当天晚上,过了夫妻生活。三天之后,顿子献的病突然发作亡,前,果然舌头伸出来来有几寸长。 广陵太守陈登是曹操非常信任的人,他得了一种病,胸中烦闷,面色发红,吃不下饭。陈登请华佗为他治病,华佗为陈登号了脉,然后对陈登说:您的胃中有几升虫,很快就会在腹内形成内疽(jū,居),这是因为您吃了生肉形成的。 华佗立即配了两升药,先让陈登喝了一升。过了一会儿,又让他把剩下来的药喝了。大概停了一顿饭的时间,陈登一下子吐出来约三升虫子。这些虫子头都是红色的,还会动,半个身子像是生鱼肉。这一吐,陈登的病立即就好了。华佗告诉陈登,你这个病三年后还会发。如果发作时能够遇到好医生,还能治好。三年后,陈登的病果然发作了,当时华佗不在陈登身边,陈登的病无人能治,了。 华佗为什么能够准确判断甘陵夫人怀有胎?为什么能够准确判断顿子献一有夫妻生活就会亡?为什么能够断定广陵太守陈登体中有虫?为什么断定陈登的病好后三年还会复发?原因都是因为华佗对脉象的判断不但已经到了准确无误的阶段,而且还达了预知生的境界了。 华佗的这种神奇断病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我们不妨再看三例。 第一例.盐渎县(今江苏盐城)有一个叫严昕的人和几位朋友一块儿去拜访华佗。刚到华佗的住所,华佗就问严昕:你身上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严昕说:没有啊!和平常一个样。华佗对他说:你得了急病,脸色已经表现出来了,别多喝酒。吃完饭,严昕和朋友们坐了一会儿,然后回家,走了几里地,严昕突然感到一阵头晕,从车上掉下来。同行的人赶快把他扶起来,用车把他送回家。半夜,严昕就了(宿)。 第二例.有一个军吏梅平因为有病,被解除了军职回家。他家住在广陵,比较远,离家还有二百里时,他住在了一户人家。不一会儿,华佗刚好也来到这户人家。主人让华佗给梅平看病,华佗对梅平说:你要是早点让我看,病情不会发展到这种程度。现在病已经太重了。赶快回家,和家人见个面,五天之后你就过世了。梅平一听,立刻往家赶,五天之后,梅平病故。 第三例.督邮徐毅得了.病,华佗前去为他看病。徐毅对华佗说:昨天叫医官刘租给胃管扎了针以后,就咳嗽得非常难受,想睡都不得安宁。华佗说:针没有扎中胃管,误扎在肝上了。你的饭量会一天天减少,五天之后就没救了。结果和华佗预计的一样,五天之后,徐毅突然了(遂如佗言)。 治疗神奇 手到病除 华佗不仅诊病神奇,而且治病也非常神奇。 李将军的妻子病得很重,谁治都治不好;最后,李将军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去找华佗。华佗来了,诊了脉说:你的妻子是怀孕时伤了胎,胎儿还留在肚子里。李将军一听,马上向华佗解释:当时确实伤了胎,但是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根据脉像,胎儿还没有下来。李将军认为这不可能。华佗看见李将军不相信自己,便走了。华佗走了以后,李将军妻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过了一百多天,病又发作了。李将军没有办法,只好又叫华佗。华佗来了以后说:根据脉像,应当是两个胎儿。第一个孩子出来时失血太多,所以,第二个孩子就没有及时生下来。母亲当时没有感觉,其他人也不知道,不再继续为她接生,于是,第二个胎儿就没有产下来。后来,胎儿了,干枯的胎儿附着在母亲的脊骨上,所以,母亲的脊椎才会经常疼。现在应当给她吃汤药,配合针灸,这个胎才能打下来。等药喝下去,针也扎下去,李将军的妻子疼得像要生孩子一样。华佗一看这种情况,立即对李将军说:这个胎时间太长了,不会自己产下来,应当让人把它取出来。最后,按照华佗的说法,果然取出了一个已经了很久的一个男胎,手脚都长全了,颜色发黑,身长有一尺左右。 还有一位军吏叫李成,咳嗽得非常厉害,昼夜都不能入睡,还常常吐脓血。被咳嗽折磨得困苦不堪的李成只好去找华佗。华佗听了之后,告诉李成:你的病不在肺,而在肠痈。 华佗做出这种判断是因为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某一脏腑有病,就会影响到另外一个脏腑:比如肺和大肠就相互为表里。所以,一旦发病时,二者就会有连带关系。 华佗对李成说:我给你两钱药粉,吃下去之后会吐出两升多脓血。只要你好好调养,一个月之后你就会好起来。但是,十八年后这个病还会有一次轻微的复发。你服下我给你的另一付两钱粉药,以后就不会再复发了。如果没有我配的这种药,仍然会出现意外。说完之后,给了李成两包药粉。李成吃了一包,病就好了。另一包,他一直珍藏着。五、六年后,李成的亲戚中有一个人得了和李成一样的病。这个人知道李成收藏有华佗的这种药,便对李成说:你现在这么健康,我却要了。你怎么能忍心收藏着这种药为自己将来用却不救我呢?你先把药拿出来给我用,治好了我的病,你再找华佗要呗。李成听了这话,不忍心看着这个亲戚去,便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救命药给了这位亲戚。亲戚得救了,可是李成却没了救命药。于是,李成专门跑到谯县去找华佗。正好遇到华佗被曹操抓起来了,李成不愿在华佗危难的时候再给他添麻烦,便没有去狱中找华佗。十八年后,李成的病发作了,由于没有华佗给他的药,结果李成病了。 这两个医案非常神奇。第一,前者是诊脉而知胎没有产下来,后者是听诊而知道病因在哪儿;第二,治疗准确。华佗不但通过诊脉、听诊知道了病人的病情,而且还通过汤药、粉剂和针灸治疗好疾病。 东阳(今安徽天长西北)陈叔山的小儿子两岁时拉肚子,先哭后拉,总治不好,人也一天天瘦下来。最后,他们找到了华佗,华佗听后,告诉他们:孩子的母亲怀着这个孩子的时候,阳气在体内养护着婴儿,导致母亲的乳汁虚寒。孩子吃了母亲寒性的乳汁,所以拉肚子不止。华佗开了“四物女宛丸”,让孩子的母亲服用,十天的功夫孩子的病就好了。 这个医案非常典型。它的典型就在于它反映了中医的整体观。 本来,孩子拉肚子,几乎所有的医生都会把视线盯住了孩子,给孩子开药;但是,华佗判断孩子的病却看到了母亲的乳汁虚寒。所以,华佗给孩子的母亲开药。仅仅是一种“四物女宛丸”,解决了母亲乳汁的虚寒问题,孩子的拉肚子也全治好了。 病在孩子身上,根子母亲身上。这叫做群众有病,领导吃药。这种诊断医术、治病医术,正是中医的特点:中医理论的特点是整体医学思想。这个思想是《黄帝内经》奠定的。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六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上下相联、内外相通、整体协调的统一的有机体。某一个脏腑的疾病可能通过经络和五行关系相互转变。因此,可以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进行调治。治疗的目的就是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 根据中医的这一观点,吃奶的孩子和喂奶的母亲不能分离。病在此而根在彼,病在彼而根在此。没有这种辩证的视点,华佗怎么能够想到从喂奶的母亲入手治疗拉肚子的孩子? 还有一位郡守得了病,华佗认为他是因为生了大气而得病,于是,他收了太守很多钱而不给太守治病。等钱收足了,干脆开蹓。这还不算,临蹓之前还留下一封信,把这个郡守臭骂了一通。你想想,这位郡守能受得了吗?这位郡守气了,勃然大怒,下令追杀华佗。但是,郡守的儿子知道华佗是一位深深懂得情志疗法的名医,华佗是用情志疗法为他父亲治病,私下嘱咐不准追杀华佗。郡守气得半,吐黑血吐了好几升,但是,血一吐,他的病也好了。 这是华佗非常经典的一例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华佗的创造吗? 不是! 中国古代的先贤早就知道情志疗法。 《吕氏春秋·至忠》篇记载: 齐王害病,派人去请当时最有名的宋国名医文挚。文挚来了以后,看了看齐王的病,便对齐王的太子说:大王的病可以治愈,但是,大王的病治好了,一定会杀我。太子很奇怪,便问:为什么呢?文挚回答,我要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而我激怒大王,我一定会被杀(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太子一听,赶忙给文挚叩头说,假如能治好大王的病,我和我母亲拼也要和父王相争,保全您的性命。希望先生千万不要因此而有顾虑(苟巳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争之於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看太子说得这么诚恳,便对太子说:好吧,那我就冒为大王治病吧。但是,文挚和太子商量好了去给齐王看病的时间,到时候却不去。一连好多次,都是说了不算,算了不说。太子很纳闷,齐王也憋了一肚子火。等到文挚真来看病了,不换鞋就进了齐王的卧室。走到齐王的跟前,文挚踩着齐王的衣服问病,把齐王气得快晕过去了。文挚问啥他都不说话。文挚又说了一些非常刺激齐王的话才出来,齐王气得高声怒骂,但是,齐王的病却因这一场大气而好了。 病好之后,齐王的震怒未了,他并不知道文挚用情志疗法治好了自己的病,反而认为文挚太无礼,非要把文挚烹了。太子和王后劝活劝,齐王就是不听。最终齐王把文挚扔到鼎里烹文挚,烹了三天三夜,文挚没有,脸色都没有变。齐王也惊呆了。文挚对齐王说,你要真想杀我,为什么不把鼎的盖子扣上?盖子一扣,断了阴阳之气,我一定会。齐王一听,立即派人盖上鼎的盖子,文挚这才去。这是中国古代最早记录情志疗法的医案。东汉王充《论衡·道虚》篇批判文挚入鼎不说是虚妄之说。 这段文字中只有文挚之写得太不靠谱,其余则是一条非常经典的医案。 那么,什么是情志疗法呢? 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叫作七情。七情一发生,人就会受到刺激。而情志是人体对外界七情刺激的一种反应。但是,如果人体受到外界的过激反应,就会导致人体的内分泌失常,产生疾病。换句话说,喜怒哀乐都能刺激人体,如果这种刺激过度了,人体受不了,就会生病。华佗采用的办法是反其道而行之。你因为情志的过度反应得了病,我再用情志疗法来治你的病。 可见,华佗不但懂得用汤药、粉药、针灸为病人治病,而且懂得心理疗法,并能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为病人治病。 在各种各样的病例中,同病异治,最见医生的功力。 府吏兒(ní,泥)寻、李延一块儿来找华佗治病,他俩的症状都是头痛身热;但是,华佗在诊病后却说:兒寻应当用泻药,李延应当发汗。有人看不明白,就问华佗:他俩的病表现完全一样,为什么治疗的方法却不一样?华佗说:兒寻是内实(伤食积滯),李延是外实(外感风寒),所以俩的症状相同但是治疗的方法不一致。于是,华佗给他们两个人服了不同的药,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好了。 现象相同,不等于原因相同。华佗的高明正在于他从兒寻、李延相同的症状中看到了两人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药到病除。 麻醉神奇 开刀剖腹 有一位士大夫感到身体不舒服,华佗看后对他说:你的病在身体内部,应该剖腹切除,但是,你的寿命不过再活十年。这个病不会要你的命,忍着点,十年后,你的病和你的命会一块儿结束,不必再做这个手术。华佗这个话其实说得很实在:生命只有十年,疾病又要不了命,忍一忍全过去了,何必再动刀?但是,这个人的耐受能力有限,他受不了疾病的折磨,非要华佗开刀切,华佗只好为他做了手术,病很快好了。但是,仅仅十年,这个士大夫的生命也结束了。 华佗这个医案不仅是《华佗传》中最能说明他的外科手术神奇的医案,而且也是说明华佗高尚医德的医案。按说,华佗完全可以不说不用开刀,而是先收取高昂的检查费、手术费,再为病人动刀,动了刀,再收取治疗费。不论病人有没有钱,也不敢不开刀,因为不开刀就会要命,谁敢不开刀?病者慷慨解囊是必然的。那有像华佗这样的医生,告诉病人不用开刀,不用花钱,虽然此医案可以看出华佗不懂得医生的商业价值,但是,此医案同样道出了华佗高尚的医德。 这个医案记录了中国最早的剖腹手术。由于文献的简约,我们不知道这个士大夫得的是什么病,华佗为他做了什么手术。 但是,这是中国古代见于记录的最早的剖腹手术。 华佗之所以被视为神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做剖腹手术。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了华佗对需要开刀的病人,先让他用酒服用“麻沸散”(先以酒服麻沸散),喝过“麻沸散”的病人像喝醉了酒一样失去了知觉(既醉无所觉),再为病人剖开腹部,取出结积物(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如果病在肠胃,华佗能开刀取出肠子,剪掉有病的肠子,选涤干净后,再缝合好,敷上药膏,四、五天就会愈合,一个月就能长好,因为不疼,病人也没有什么感觉,一个月之内,病人就恢复了健康(若在肠胃,便断□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可见,华佗已经能够利用“麻沸散”为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其中,“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腹腔外科手术有多项关隘,第一关就是麻醉关。其次,还有消毒、止血、输血、急救等等;否则,手术就不可能成功。华佗使用“麻沸散”为病人开刀早于西方一千多年,这是让无数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历史。 华佗被曹操所杀之后,麻沸散失传。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最重大的损失之一。虽然后人对“麻沸散”进行了多种探索,但迄今人们都不知道“麻沸散”真正的配伍是什么。 在华佗之前中国有没有外科腹腔手术呢?《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古代名医俞跗能够“割皮解肌”、“湔洗肠胃”、“漱滌五脏”,这里所说的也是腹腔手术;但是,俞跗是怎么做腹腔手术的?他用了什么?他有成功的医案吗?《史记》都没有记载。俞跗是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人,所以,有关他的记载,传说的成分更浓一些。 所以,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人们更多地把华佗看作是中医外科的鼻祖。 流派迥异 器重神奇 华佗在诊断、治疗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他神奇的外科腹腔手术,使得中华民族始终把华佗视为神医,“华佗再世,妙手回春”的赞语不断被人引用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华佗被视为神医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著名医生中,华佗和扁鹊属于一个流派,张仲景则属于另一个流派。这两个流派差别很大。 扁鹊和华佗的诊断、治疗都极具传奇色彩,他们的诊治常常使人们大跌眼镜。特别是扁鹊、华佗观面相而预知生,最让世人刮目相看。 张仲景虽然没有正史立传,但是,张仲景留下至今仍极具参考价值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张仲景在这两部医书中提出了极具实战经验的269剂药方。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这就为后世中医治病提供了一整套医方标本。所以,张仲景一派有方可寻,一直指导着后世的中医临床的辨证和方剂;扁鹊、华佗一派无医方传世,诊病、治病又神鬼莫测,更似无法之法。 因此,张仲景和华佗这两个几乎同时代的名医,张仲景更实用,华佗则更神奇。神奇的华佗更符合人们心目中的神医标准。这也是人们习惯上总是要华佗作为神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华佗被后人称为医圣(华佗是真的神医吗)
华佗被后人称为医圣(华佗是真的神医吗)
在三国时代出了不少的名医,其中华佗和张仲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华佗在当时的名气要更大一些,他还通过刺激足底,救活了一个去世三天的虢国太子。可是华佗和张仲景是同一时代,名气更大,为什么没有被尊为“医圣”!
华佗没有著作流传后世
在古代讲究的是一个青史留名,只有将自己的著作写下来,后来的人,才能够知道你做过什么事。而且论在中医上的贡献来说,华佗和张仲景,可以说都是非常巨大的。张仲景的伤寒论,现在中医在临床上,还有应用!
当然华佗的医术也绝对不逊色,不然也不会被曹操看中,可是华佗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善终。一般的医者,都是在晚年的时候,才会将一生所学,著成书籍流传后世。华佗写书了没?《三国志》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佗临,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华佗写书了,并且在写完之后,还交给了狱卒。但是狱卒因为畏惧曹操的法律,怕给自己找来祸患,所以坚决不接受华佗的书籍,最终华佗一怒之下,将书籍给烧了。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一部宝贵的中医文献化为了灰烬。
华佗的医道有多高,他竟然给曹操提出了开颅手术,并且已经制作出来了麻沸散。关公刮骨疗伤,凭借的是一身豪气,可是世间也只有一个关公,做手术的时候,还是要有,两千多年前,华佗就已经研制出来了。所以华佗没有被尊为医生,名气没有张仲景大,只因没有书籍流传后世。
华佗早并且没有入仕,张仲景曾是太守
华佗跟张仲景虽然在医术上,都有很大的成就,但是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因为华佗从来没有入仕,而张仲景却是做过太守的,如果华佗能有做过太守的经历,他又怎么会被曹操下狱。
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官职已经不小,所以张仲景不仅是一个,能够在医学上钻研的人,还是一个能够把控时局的医生,可以说是全才。张仲景如果一直在仕途上,可能他做到太守已经做到顶级了,远不如现在有名。
但是古代的文人,其实非常注重著书留名,所以我们才能看到伤寒论。而华佗就是一个标准的技术人才,钻于技术,痴于技术,但是因为不懂得运筹帷幄把握时局,所以他才会被曹操下狱。曹操杀华佗,也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开颅手术的事情,而是因为华佗太有名了。
那个时候的华佗被划分为方士,而汉末的黄巾军,其实就是方士集结出来的势力。曹操曾经亲自参与了剿灭黄巾军的行动,所以后来他掌权之后,对方士非常注意。据说这些人的的能力都非常神奇,所以有大量的追随者,所以让曹操感到忌惮。
其实当时曹操的不仅是华佗,还有很多的方士也被他所,不仅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也杀过方士,就是因为他们的影响太大了。而张仲景他做过太守,就很懂得这些事情,他懂得明哲保身,懂得深藏,虽然的他伤寒论非常先进,但是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都没有将他列为名医行列,所以他才能将自己所学传承下来,让后人知晓。
综上所述,华佗和张仲景虽然是同一时代,并且华佗名气更大,但是华佗为什么没有被尊为“医圣”?就是因为第一他没有立书,没有书籍流传后世,即便是他在当代,有再大的影响,他的医技也不能流传,对后世的影响他没有张仲景大。
第二他没有做过官,而张仲景做过三国时期市长的人物,他懂得自保,也懂得如何让自己流传后世。正式因为这连个原因,造成了华佗名气大却没有被尊为医圣的原因!
华佗是神医还是神骗?华佗因揭秘
说到华佗我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华佗是当时的神医,华佗为了能够发明出更多好的药品是尝遍了很多的中药,毕竟当时只有中药,并没有西药的传入。当时华佗在普通老百姓家问诊,受到老百姓们的强烈欢迎。不过,后来华佗被曹操看上后,希望华佗能够专心给自己治疗疾病被华佗拒绝了。最后华佗就了,到底是不是曹操所杀?我也是做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古代妙手回春的名医数不胜数,比如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三国时期的神医华佗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很有医德,对于穷人从来不收诊费,还免费送药。这里我们来看下关于华佗治疗怪病的故事。
三国的时候,神医华佗声名远播,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有一天,沛国太守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请了很多医生,可就是找不出生病的原因。眼看太守病得越来越重,后来他想到了华佗,于是派儿子去把华佗请了过来。
每日,太守家美酒佳肴盛情款待华佗。华佗照吃不误,而且吃罢就睡,招待稍有不周,就怒目相向,还对太守府里的人呼来唤去,享足了清福。过了一天又一天,却不给太守开药方。每每太守夫人询问疗法,华佗总是推说:“病情古怪、让我考虑考虑。”
数日后,华佗竟不辞而别了,太守恼怒万分,连声骂道:“什么名医、神医,简直是骗吃骗喝的大骗子!”家人吓得不敢吭声。正在这时,管家送来华佗留在房里的一封信,信中问候太守的祖宗十八代,骂得太守比狗屎还臭,比烂蛋还坏,世上所有糟糕透顶的字眼都用上了。太守看完后,气得半,大发雷霆,吐出了一升的黑血。经过华佗这么一折腾,太守的胸闷病也好了。
原来,华佗对太守的病早就了然于心,只需用“愤怒”这幅药方激怒太守,让太守胸中郁结的闷气吐出来,自然就痊愈了。因此就装成个骗吃骗喝、不讲道义的江湖郎中。明白真相后的太守非常感激华佗,更加敬重他。
后来神医华佗又医治了很多的人,其中还包括替孙权大将周泰治伤;为蜀国大将关羽刮骨疗毒;帮曹操治疗头疼病。曹操出于私心,想把华佗留在身边,但是一心为百姓的华佗却想着天下人而拒绝了曹操,于是被曹操关起来了,最后病狱中。而他的一生医学著作《青囊书》也未能传于后世,但是他的事迹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后人所铭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