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恢复结节性硬化?

针灸鸠尾-鸠尾针治疗癫痫

因为在结节性硬化的时候,患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有些患者会出现癫痫或者智力衰退的症状,因此在发现患者智力衰退的时候,可服用三乐喜、脑复康、中药蒲参益智胶囊来进行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

在进行医院的心脑电图检查后,如果发现患者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上有恒定单个局限痫样放电的症状,可进行手术切除。

针灸治疗

对于结节性硬化患者也可采取针灸式治疗,常见的针灸穴位有鸠尾、筋缩、腰奇、间使、额三针、中脉、照海、神门、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太渊、三冲、膻中、血海等。

做好复诊检查

在结节性硬化患者的智力影响下,除了是病情的症状体现,同时也有可能是因为长期服药造成的,因此在患者药物治疗的期间,要随时做好复诊检查,并且按照患者病情来进行药物的调整,尽可能减少药物对患者造成的副作用。

因此,在结节性硬化的治疗上,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对症治疗,同时在治疗的时候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情况,防止发生其他的不良反应。

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癫痫是以反复发作的短暂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本病属中医“痫证”、“癫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对癫痫病因学的认识,大多归于外感六*,情感失调,先天因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痰浊上扰,闭塞清窍,蒙蔽心神,壅遏经络,上述因素均可引发癫痫。常见的病因可简单概括为“风”、“痰”、“惊”、“食”、“瘀”、“虚”等,尤以痰作祟最为重要。

(1)先天因素:孕妇调养不当、胎气受损,当胎在母腹中时,母亲受惊吓,惊则气乱,胎气亦随之而逆乱,母体肾亏致小儿禀赋不足,而生后易患痫症,或过分劳累体虚而致小儿禀赋不足。父母有病也会影响胎儿,若父母患有痫症则因其脏气不平,影响小儿先天禀赋而易患此病,或因父母素质虚弱,或因父母久病失养致小儿精气不足而出生后易患痫症。

(2)七情失调:主要责之于惊恐。惊恐对痫症的发作至关重要,由于突受大惊大恐,造成气机逆乱,进而损伤脏腑,肝肾受损,则易致阴不敛阳而生痰生风。肝胃受损,则易致精微不布、痰浊内聚、经久失调,一遇诱因,痰浊或随气逆,或随火炎,或随风动,蒙蔽清窍而致痫症发作。小儿脏腹娇嫩、元气未充、神气怯弱或素蕴风痰,更易受惊恐而发生痫症。

(3)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致痰浊内聚,阴塞气机、气逆上巅犯脑、蒙蔽清窍而产生昏仆、抽搐等症,或适逢七情失调、致气机逆乱、痰随气动、上冲于元神之府、蒙蔽清窍而发痈症。

(4)脑部外伤:由于生产时使新生儿颅脑受伤,或由于跌扑撞击,损伤脑部,致瘀血阻滞于脑,使“元神之府”功能失职,可见神志逆乱、昏不知人、气血瘀阻,则脉络失和、肢体抽搐,遂发痫症。

(5)外感六*:时疫瘟毒后,外邪失于清泻,日久致痰热,余毒上冲犯脑而发痫症。病机主要是肝风痰浊,或肝风血瘀,阻于清窍,扰乱神明而发病。若病情迁延,则肝风愈为难息,痰浊瘀血愈结愈深,脑神更不得养,终成痼疾。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大发作:患者突然神志丧失。部分患者在发作前可出现头昏、麻木、感觉异常、面红、恶心等先兆症状。历时约定1~2秒。

此后,患者突然神志丧失,跌倒于地,并发出尖叫声,全身肌肉呈强直性痉挛,此时患者表现为头颈后仰或转向一侧,两手握拳,上肢略曲,下肢伸直而僵硬抖动,呼吸暂停,面色苍白,口唇发紫,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这种强直性抽搐可持续5~30秒,转为阵挛期。全身肌肉呈现强烈而短促的间歇性痉挛,1~3分钟后抽搐停止,转入昏睡状,全身肌肉松弛,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多数患者经历10分钟到数小时,呼吸逐渐平稳,脸色转为正常,意识清醒。发作后除对先兆症状外对发作经过无记忆,感觉头痛,乏力。少数病人在抽搐后有数分钟或较长时间的精神失常。

(2)小发作:一时性的意识障碍,无全身性抽搐,多见于儿童。

有的可有节律性瞬目、低头、两目直视、躯干前屈、两臂向前伸展,约历数秒意识即恢复。

(3)精神运动性发作:突然意识模糊,往往在工作或睡眠中突然徘徊、奔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发作后完全不自知。也有表现为各种错觉及情绪异常。

(4)局限性发作: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抽搐,而无意识障碍。

或者一侧肢体突然出现异常感觉或感觉消失。

2.诊断

(1)依据详细的病史,尤其是对发作过程的描述和观察,结合癫痫发作的特点(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以及体格检查结果,一般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2)常规脑电图或诱发试验脑电图可见癫痫波形(棘波、尖波、慢波、或棘-慢波组合波等),但正常不能排除癫痫。

(3)选择性应用化验检查、脑血管造影、头颅CT、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等可进一步作出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

(4)需与晕厥、癔病相鉴别。

三、辨证施治

1.风痰闭阻型

辨证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乏力等症,发作时突然倒地,神志不清,抽搐吐涎,伴有尖叫与二便失禁。或只有短暂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无抽搐。舌淡苔白腻,脉弦滑。

施治涤痰息风,开窍定痈。

方药胆南星12g,竹茹、菖蒲、半夏、天麻、僵蚕各9g,全蝎粉1.5g(冲),生铁落60g(先煎),茯神12g,远志6g,琥珀粉(冲)1g,丹参30g。

2.痰火内盛型

辨证平日情绪急躁,心烦失眠,口苦而干,咯痰不爽,便秘,发作时昏仆抽搐吐涎,或发出尖叫。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施治清肝泻火,化痰息风。

方药龙胆草3g,生地、泽泻、胆南星各12g,柴胡、黄芩、山栀、当归、半夏、枳实、菖蒲、地龙各9g,木通、远志各6g。

3.痰淤互结型

辨证有脑部外伤或中风史或与月经周期有关,反复发作昏仆,喉间痰鸣,兼有头痛,头晕,面色黧黑,肢体麻木。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施治活血化淤,祛痰定志。

方药黄芪、党参、赤芍、郁金、丹参各15g,桃仁、菖蒲、川芎各9g,红花、远志各6g,胆南星12g。

4.心肾亏虚型

辨证癫痫发作日久,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薄腻,脉细弱。

施治补益心肾,健脾化痰。

方药熟地、杜仲、山药、枸杞子、党参各12g,当归、山萸肉、白术、菖蒲、郁金各9g,远志、甘草各6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定痫散、止痫散、痫瘫宁、全天麻胶囊、羚羊角胶囊、脑神宝、二十五味珍珠丸、治痫灵、康脑灵、癫痫康、癫痫灵、神康宁、抗癫痫片。

2.验方

(1)石菖蒲30g,水煎服。日3次(适用于肝风痰热证)。

(2)丹参、鸡血藤、川芎、当归、黄芪、乳香适量,水煎服。日3次(适用于瘀血内停证)。

(3)地龙、全蝎、蜈蚣各等份,制成丸剂、散剂服用,日2次(适用于风痰浊证)。

(4)蝉衣、僵蚕、全蝎、蜈蚣各等份。诸药烘干研末,每次1.5g,每日服3次。

(5)胆南星1.8g,明矾1.2g。诸药共研末,早、晚各吞服1.5g,连用15~30天。

3.针灸疗方

(1)取百会、印堂、人中、内关、神门、三阴交穴。用泻法,日1次,针20分钟(适用于瘀血痫证)。

(2)取鸠尾、中脘、内关、间使、太冲穴。用泻法,日1次,针20分钟(适用于肝风痰火与肝风痰浊证)。

(3)发作时取穴:百会、水沟、涌泉、后溪;间歇期取穴:大椎、鸠尾、间使、丰隆。

4.敷脐方

(1)胆南星、明雄各3g,醋芫花50g,白胡椒挥发油0.05ml。

胆南星、明雄、醋芫花共研细末。每次用150mg敷脐,首用15天换药,以后5~10天换药。治疗期间禁食辛辣、腥味食物以及南瓜、绿豆、动物油等(适用于各型癫痫)。

(2)吴茱萸适量,撒人脐窝内,外用膏药固定,7~10天换药1次(适用于癫痫卒然抽搐,不省人事,发作频繁者)。

五、调护

(1)应预防产伤、颅脑外伤以及涉及脑部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脑、结核、寄生虫病等。对于新生儿抽搐和高热惊厥应及时控制。

(2)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不要长时间注视闪动之物(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

(3)适当进行一些轻松愉快的文体活动(如听音乐、打乒乓球等),避免从事驾车、游泳等易发生危险的活动。

(4)注意饮食营养合理,勿过食肥甘厚味。

针灸推拿之经络指导:席弘赋白话解

凡欲行针须审穴,要明补泻迎随诀,

胸背左右不相同,呼吸阴阳男女别。

凡是要以针灸治病,必须先辨明穴位,明确所要使用的补泻迎随的手法。人身各个部分都可用阴阳区分,如胸腹为为阴,背为阳;右为阴,左为阳。针刺补泻可因呼吸、阴阳、男女的差异而有区别。

气刺两乳求太渊,未应之时泻列缺;

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气病应针刺两乳间的膻中穴,并配以太渊穴,有理气通络之功,若效果不显著,则再配合列缺穴,这种配穴以及针泻手法,对于偏正头痛等气病,无不奏效。

耳聋气痞听会针,迎香穴泻功如神。

谁知天突治喉风,虚喘须寻三里中。

因肝气郁滞,邪热互结,三焦不利致气机不畅,经络闭阻而导致之耳聋,应取听会穴以泻上焦与肝胆经之郁热,取迎香穴以泻中、下焦阳明之邪热,使邪去热清,则耳聋自愈。喉风病应以天突为主穴进行治疗。虚不纳气,呼吸短促则喘甚的病证,可取足三里治疗。

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曲池两手不如意,合谷下针宜仔细。

因风寒湿邪侵犯阳明经筋,导致手臂连肩背疼痛难忍,应取合谷、太冲二穴相配,功效显著。两手活动不利,则取曲池、合谷相配治疗,可舒筋活血止痛。

心痛手颤少海间,若要除根觅阴市。

少海穴具有通心气、宁神志之功,故对心痛、手颤有较好的疗效。如果要真正祛除病根,还应配阴市穴。

但患伤寒两耳聋,金门听会疾如风。

如果感受风寒之邪导致耳聋,应取金门、听会穴,针到病除。

五般肘痛寻尺泽,太渊针后却收功。

由风、寒、湿、火、痰等邪侵犯所致的肘部疼痛,应取尺泽配太渊穴针刺,可收功效。

手足上下针三里,食癖气块凭此取。

食癖气块的病,可取手三里、足三里以消食化积。

鸠尾能治五般痫,若下涌泉人不。

各种痫证均可取用鸠尾穴治疗,如果再加上涌泉穴,将的人也能救治转康。

胃中有疾刺璇玑,三里功多人不知。

阴陵泉治心胸满,针到承山饮食思。

胃有积滞可刺璇玑,足三里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更是一个重要穴位,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心胸痞满、不思饮食,可取阴陵泉、承山穴,以泻湿除满,消食化积。

大杼若连长强寻,小肠气痛即行针。

疝气疼痛,应取大杼、长强为主治疗。

委中专治腰间痛,脚膝肿时寻至阴。

气滞腰痛不能立,横骨大都宜救急。

委中穴专治腰痛,是个特效穴,踝关节、膝关节周围肿痛可以取至阴穴,急性腰痛、闪挫伤,应取横骨、大都穴以化瘀止痛。

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

各种淋证,均可取气海穴进行治疗,可再配以足三里,施呼吸补泻针法。

期门穴主伤寒患,六日过经犹未汗,

但向乳根二肋间,又治妇人生产难。

伤寒不解传经,应当针肝之募穴期门使之不再传,该穴又可治疗难产。

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

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肾虚导致的耳鸣及腰痛得像折了似的,可取足三里穴,并根据病情,对地五会穴或补或泻,疗效更好。

晴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对于眼病,可取睛明穴,有局部治疗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则加刺合谷、光明穴,收效显著。

人中治癫功,十三鬼穴不须饶。

人中穴治疗癫痫病是首选的要穴,十三鬼穴在治疗癫疾方面有重要作用,临床应用时更不能缺少。

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

腹胀水肿,取水分及气海穴,浅刺至皮下,可收针到病除之效。

冷嗽先宜补合谷,却须针泻三阴交。

因形体受寒,饮食冷物,致肺胃俱寒,痰气不宣而作嗽,痰多清稀白而有黏沫,应补合谷、泻三阴交以散寒止嗽。

牙齿肿痛并喉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牙龈肿痛、咽喉疼痛说不出话,应取二间、阳溪穴以清热止痛消肿。

更有三间肾俞妙,善除肩背消风劳。

若针肩井须三里,不刺之时气未调。

三间和肾俞相配,可以治疗风寒客于肩背部经络而致的风劳病,而且如果施行局部疗法,取用了肩井穴,则必须配以足三里,才能使气机调畅,病得以除。

最是阳陵泉一穴,膝间疼痛用针烧。

委中腰痛脚挛急,取得其经血自调。

脚痛膝肿针三里,悬钟二陵三阴交。

更向太冲须引气,指头麻木自轻飘。

膝关节疼痛,应取阳陵泉,并施以温针灸。委中穴是主治腰痛、脚筋挛急的要穴,能使气血调畅,筋脉得以濡养而病自除。膝关节、踝关节肿胀疼痛应针刺足三里、悬钟、阴陵泉、阳陵泉及三阴交,并配合太冲穴理气舒筋,即使出现脚趾麻木的病也能很快恢复自如。

转筋目眩针鱼腹,承山昆仑立便消。

肚疼须是公孙妙,内关相应必然瘳。

霍乱吐泻转筋,头晕目眩,应针刺鱼腹、承山、昆仑三穴,立刻就能止住转筋之症;对于腹内绞痛的症状,取公孙、内关二穴相配,相得益彰,疾病必然痊愈。

冷风冷痹疾难愈,环跳腰俞针与烧。

冷风、寒痹等导致的肢节麻木不仁、冷痛酸楚之症,应取环跳、腰俞二穴,施以针刺,并加艾灸,可温经散寒通络,使邪去病除。

风池风府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阳明二日寻风府,呕吐还须上脘疗。

风府、风池二穴相配,能治广义伤寒的各种病症。如果伤寒已得了两天病情仍未好转,病邪已传人阳明经,则必须取风府穴治疗,如果兼见呕吐症状,还应取上脘穴。

妇人心痛心俞穴,男子痃癖三里高。

妇女心胸部疼痛不适应取心俞穴治疗(临床上不仅限于妇女,男性心痛亦可用心俞),男子痃癖等肚腹病可用足三里(亦可用于女性)。

小便不禁关元好,大便闭涩大敦烧。

肾虚小便频数,基至失禁者,可取关元穴以温肾固涩;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者应艾灸大敦穴。

髋骨腿疼三里泻,复溜气滞便离腰。

从来风府最难针,却用工夫度浅深,

倘若膀胱气未散,更宜三里穴中寻。

髋部、腿部疼痛应针泻足三里以通调气血;气滞腰痛应针刺复溜穴而行气止痛,并且对于这类腰腿疼的病,风府穴效果很好,只是这个穴位针刺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应该用心揣度,注意针刺的角度和深度。如果是膀胱经气血凝滞不通导致的腰腿疼,就更应该取用足三里穴了。

若是七疝小腹痛,照海阴交曲泉针。

又不应时求气海,关元同泻效如神。

小肠气撮痛连脐,速泻阴交莫在迟,

良久涌泉针取气,此中玄妙少人知。

如果得了疝气,小腹疼痛,应针刺照海、阴交、曲泉穴以理气止痛;若效果不明显,则再加上气海、关元,有神效。如果疼痛比较严重,牵掣到脐,则应立即针泻阴交穴,不可延迟,然后再针刺涌泉穴以取气,病可立止,其中的玄妙之处很少有人知道。

小儿脱肛患多时,先灸百会次鸠尾。

小孩脱肛,日久不愈,可先灸百会,再灸鸠尾,有升提作用。

久患伤寒肩背痛,但针中渚得其宜。

肩上痛连脐不休,手中三里便须求,

下针麻重即须泻,得气之时不用留。

患了伤寒病,长久不愈,而且出现了肩背疼痛的症状,正应针刺中渚穴,如果不仅肩痛,还有脐腹痛,则要取手三里,施以泻法,使病人有麻重感为得气,即可出针。

腰连膝肿急必大,便于三里攻其隘,

下针一泻三补之,气上攻噎只管在,

噎不在时气海灸,定泻一时立便瘥。

急性腰痛、膝关节肿大,应取足三里穴,施以补一泻三的手法,祛其瘀血,通其气滞。本穴还主治气逆上攻的噎症,待吞咽不适感消除后再灸气海穴,可收标本同治之功。

补自卯南转针高,泻从卯北莫辞劳,

逼针泻气便须吸,若补随呼气自调,

左右拈针寻子午,抽针行气自迢迢,

用针补泻分明说,更用搜穷本与标。

现在用一天的时辰来说明补泻手法:补法为从卯(东)向午(南)的方向,大指向上,食指向下捻;从卯(东)向子(北)的方向,大指向下,食指向上捻针为泻。吸气时将针推进,是呼吸补泻的泻法进针法;随着呼气进针,是呼吸补泻的补法进针法。左捻针为午为补;右捻针为子为泻。提插行气时应使针感传导到很远的地方。使用针灸疗法治病,要分清补泻以及疾病的标与本。

咽喉最急先百会,太冲照海及阴交。

急性发作的咽喉肿痛,甚至不能言语,应先取百会穴,再配以太冲、照海及阴交穴,可收滋阴降火、清热利咽之效。

学者潜心宜熟读,席弘治病最名高。

初学者应潜心熟读此歌诀,就能像席弘那样,也成为治病的高手。

治疗癫痫,什么最有效?治疗期为多久?需要多少医药费?

治疗多久不好説各家医院治疗方法大同小异,但要看医院宰不宰你了。 至于钱只要医院教会患者家属如何叫病人吃药,花费不会太高,3000-5000元左右 如果病情严重上万都不过。 常规治疗 一、一般药物治疗: 1.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 ①大发作选用苯巴比妥90-300mg/d。丙戊酸钠 0.6-1.2/d,卡马西平 600-1200mg/d等。 ②复杂部分性发作:苯妥英钠 0.2-0.6/d,卡马西平0.2-1.2/d。 ③失神发作:氯硝安定5-25mg/d,安定7.5-40 mg/d。 ④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安定10-20mg/次静注。 2.药物剂量从常用量低限开始,逐渐增至发作控制理想而又无严重毒副作用为宜。 3.给药次数应根据药物特性及发作特点而定。 4.一般不随意更换、间断、停止西药,癫痫发作完全控制2-3年后,且脑电图正常,方可逐渐减量停药。 5.应定期药物浓度监测,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二、在癫痫发作的治疗中,抗癫痫药物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抗癫痫药物可通过两种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癫痫发作,一是影响中枢神经元,以防止或减少他们的病理性过度放电;其二是提高正常脑组织的兴奋阈,减弱病灶兴奋的扩散,防止癫痫复发。 一般将60年代前合成的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丙戊酸钠等称为老抗癫痫药,其中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癫痫药。 但有些发达国家,由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的一些副作用,已将其列入二线抗癫痫药。仅将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列为一线抗癫痫药。新的抗癫痫药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氨已烯酸、托吡酯等,目前比较新的是优时比的左乙拉西坦片。 三、对于明确病因的癫痫,除有效控制发作外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四、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癫痫可行立体定向术破坏脑内与癫痫发作的有关区域,胼胝体前部切开术或慢性小脑刺激术。 五、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 1.积极有效的控制抽搐: ①安定,成人10-20mg, 小儿 0.25-1mg/kg,缓慢静脉注射至抽搐停止。随后将20-40mg加入葡萄糖液中以每小时10-20mg速度静脉滴注,连续10-20小时,日总量不超过120mg。 ②异戊巴比妥钠 成人0.5g溶于10ml注射用水中,以50-100mg/分速度缓慢静脉注射至发作停止。注射中要注意呼吸心跳变化。发作控制后应继续鼻饲或口服抗癫痫药物。 2.处理并发症: 保持呼吸道通畅,利尿脱水减轻脑水肿,防止酸中毒等。 手术治疗 一、脑皮质病灶切除术 (一)手术适应症 1、癫痫发作起源于脑的局灶部位(致痫灶),而致痫灶又位于非重要功能区,切除致痫灶后不发生新的神经功能障碍。 2、病灶在脑功能区或临近部位,如果此处脑功能本身已有损害,而临床症状又不能恢复者,也可考虑手术治疗。 3、癫痫灶已经形成,抽搐发作频繁,无自行缓解趋势,造成脑组织进行性损害,病程在2—4年以上者。 4、长期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并经血药浓度测定已达到有效浓度,但仍未获得显著疗效者。 二、前颞叶切除术 (一)手术适应症 1、癫痫病灶局限于一侧的颞前部,并结果头皮脑电图,蝶骨电极或鼻咽电极检查明确提示患侧有局限性癫痫爆发放电,而且至少要有三次以上的检查记录相一致;另外,亦应与临床及X线的检查相符者。 2、双侧颞叶均有癫痫放电的病人,须经颈动脉注射阿米妥钠检查后,证实为一侧病灶者,或虽系两侧病灶,但一侧较另一侧异常放电的指数超过四倍以上者。 3、颞叶癫痫经长期正规的药物治疗后癫痫发作仍频繁,而控制无效者。 三、大脑半球皮质切除术 (一)手术适应症 1、偏瘫始于1岁以前的患儿,手术时期一般在7~8岁为宜。 2、一侧大脑半球萎缩,而健测正常者。 3、患侧大脑半球有多发致痫灶乃至累及整个半球者。 4、顽固性癫痫,患儿伴有性格的改变,如强迫观念,易冲动以及智力明显减退等。 5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控制癫痫发作或引起较严重的副作用者。 四、大脑联合切断术 (一)手术适应症 1、患有顽固性全身性癫痫多年,而且药物治疗难于控制,每月有四次以上癫痫大发作者。 2、癫痫灶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者,手术指征较强;癫痫灶位于上侧大脑半球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但疗效不及前者。 五、癫痫的立体定位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原发性癫痫和并有精神行为障碍者。 2、癫痫病因不明,癫痫灶也无法查出的各类癫痫患者。 3、脑电图显示双侧弥漫性改变,同步或非同步癫痫放电又无局灶性征象的患者。 4、严重顽固性全身性癫痫患者,药物难以控制频繁的发作(每日4次以上)者。 六、癫痫的小脑电刺激疗法 (一)手术适应症 1、广泛性顽固性癫痫,经长期药物难以控制的病人 2、癫痫发作类型有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大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小发作的病人。 3、有确定性脑电图异常改变,智商(IQ)达70以上的病人。 4、较长期的癫痫发作,经各种检查排除颅内有占位变的病人。 七、激光手术治疗癫痫 利用激光手术刀切除致痫灶是一种不用开颅,可以达到切除致痫灶的新的先进治疗技术。 其优点1、能够准确的切除致娴灶;2、不会损伤正常的脑组织,并且有止血的功能;3、手术时间比传统手术方法缩短一半以上。 常用中药 石菖蒲: 辛、苦,温。归心、胃经。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是最常用的抗癫中药。 马蹄香: 味微辛、苦、甘、淡,气香,性平,无毒。入肝、肾、小肠、膀胱经。内服利尿通淋、清热镇惊、解暑、消风散气、去积、活血。 钩藤: 味甘、微苦,微寒,归肝、心包经。功效平肝熄风、清热镇惊,适用于肝阳上亢、热盛风动所致的抽搐。钩藤主要成分为钩藤碱和异钩藤碱,此药有明显镇惊作用,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的作用。 牵牛子: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 缬草: 味辛微甘,性温,入心、肝二经,安神镇静,驱风解痉,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 蜈蚣: 性味咸、温,入肝经,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熄风止痉作用强,适用于癫痫发作引起的惊厥抽搐及口眼歪斜,有一定毒性。 全蝎: 味辛、微温,入肝经,能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适用于风邪引起的惊痫,发作时有抽搐之症,需要注意的是全蝎有毒,使用时要注意剂量。 僵蚕: 性味咸、辛,平,入肝、肺经。功效熄风止痉、祛风清热、化痰散结,适用于肝风内动和痰热引起的癫痫病。 地龙: 性味咸、寒,入肝、脾、膀胱经。能熄风通络、清热镇惊、平喘、利尿,适用于温热、神昏、抽搐或瘀滞等痫证。 蝉蜕: 性味甘、寒,入肝、肺经。能疏散风热,又可凉肝熄风止痉,多用于癫痫抽搐之证。 羚羊角: 咸、寒,归肝、心经。能平肝熄风、清热镇惊、解毒,主治热盛神昏、惊痫抽搐。 牛黄: 性味苦、凉,归肝、心经。功效熄风止惊、化痰开窍、清热解毒,多用于热盛所致的惊厥抽搐。 中医治疗 (1)针灸 ①体针 取穴:主穴:背三针、鸠尾、筋缩、腰奇、间使、额三针、丰隆。配穴:中脉、照海、神门、关元、三阴交、足三里、太渊、三冲、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为主,每次酌情选用4~6穴。背上针取0.6~1.5寸芒针循督脉透刺,如神道透阳关,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阴关。进针后中等频率(120次/分)捻转1分钟。额三针为双侧眉冲穴沿膀胱经透刺二针,取此连线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顶点沿督脉透针。余穴邪实用泻法,体虚用补法,留针15分钟,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疗效:经上方治疗124例,配合三元辨证疗法,显效85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1.06%。 ②头针 取穴:癫痫穴,顶中线,额中线,顶旁线,枕上正中线,颞后斜线。 癫痫穴位置:风池内1寸上1寸,斜方肌尽头处。 治法:进针后用G-6805治疗仪通低频脉冲电30分钟,发作严重者可适当延长通电时间。通电以麻感达到前额为好,亦可在脑电图病灶部位进行针刺通电。隔日1次。 ③穴住埋线 取穴:主穴:脊中、筋缩。配穴:大椎、长强、膻中、中脘、气海、内关。 治法:每次选1个主穴,辨证选用1~2个配穴。主穴常规消毒后,切开皮肤,用3号羊肠线3厘米埋人,不缝合。配穴用18号穿刺针埋线。每次埋线为一疗程,每疗程3个月。 疗效:用此法治疗816例,显效678例,有效138例,总有效率为10O%。大多数患者埋线1~4次。 ④艾灸 取穴:a.百会、大椎、身柱;b.前顶、神道、筋缩;c.百会、脊中、腰奇、鸠尾。 治法:上述三组穴位,顺序选用。每年小暑至处暑灸治1次,连续2~3年。穴位局部消毒,用0.2%普鲁卡因局麻,蒜汁涂抹后艾灸,头部穴位4~5壮,胸背部5~7壮或7~9壮,体弱及儿童酌减。灸位起泡处敷贴药油膏,并服食公鸡、鱼类以促使其化脓。药膏每日一换,至灸疤愈合。 (二)口服中药 口服中药较多,效果也不尽相同。中药讲究“对症施治”,同一种药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癫痫病患者,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礞石滚痰散的不同药物配伍对癫痫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的误区 误区一:癫痫药物副作用大不敢吃 对服用抗癫痫药物存在恐惧心理,认为这些药物副作用太大,会导致肝肾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智力低下等,从而拒绝服用药物治疗。 目前抗癫痫药物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但是只要患者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科学正确地使用这类药物,副作用是能够得到很好控制和解决的。相反如果不用药物治疗,任由癫痫发作,反而会加重患者病情,导致智力水平下降,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 误区二:癫痫药物剂量越大控制越好 不少患者控制发作的心情迫切,开始服药时就把剂量用得过大或者把药物的剂量增加过快,从而导致副作用发生率增加。 对于诸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妥泰、拉莫三嗪等药物的初始剂量要从小剂量开始,不能把剂量增加得过快,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缓慢增加剂量,争取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什么中药能治癫痫?

目前治疗癫痫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传统中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石菖蒲、青阳参、白僵蚕、钩藤、羊痫草、珍珠母、铁胆粉、龙戟草、甘草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复发。这些中药配合使用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镇静、活血化淤、祛湿化痰、醒脑开窍、健脾补气、填精益髓的功效,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脏腑机能,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极易透过血脑屏障,直捣病灶核心组织,抑制脑组织细胞异常放电,迅速与神经间质受体产生竞争抑制,同时修复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从根本上治愈癫痫发作这一顽疾。以上药物你可以在当地药店买到,奇效实用且省钱方便。 同时癫痫患者一定要树立信心,日常生活避免精神刺激,戒烟忌酒,才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祝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