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医保报销比例

宁波市治疗癫痫医院-宁波看神经哪家医院好

宁波医保报销比例

城乡居民医保的门诊医疗待遇如下:

(一)门诊医疗待遇按医疗机构类别设置不同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医疗机构分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含乡镇卫生院,下同)、三级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三类;成年居民按参保类型设置A档、B档不同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及最高支付限额,婴幼儿及学生参照成年居民A档标准享受门诊医疗待遇。

(二)市区参保人员门诊医疗待遇分为以下两档标准:

1. A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医保基金支付60%,其余由个人承担;在三级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30%和45%,其余由个人承担;门诊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为4000元。

2. B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生的医疗费,医保基金支付50%,其余由个人承担;在三级医疗机构、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20%和35%,其余由个人承担;门诊医疗费最高支付限额为3000元。

城乡居民医保的门诊特殊病种治疗项目治疗待遇如下:

(一)门诊特殊病种治疗项目治疗待遇按成年居民、婴幼儿及学生两类设置不同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成年居民按参保类型设置A档、B档不同的最高支付限额,婴幼儿及学生的最高支付限额参照成年居民的A档标准确定。

(二)市区参保人员年度内发生的门诊特殊病种治疗项目医疗费,婴幼儿及学生医保基金支付80%,成年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其余由个人承担;A档、B档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25万元、15万元。

(三)门诊特殊病种治疗的具体项目包括:

1. 恶性肿瘤化疗、放疗;

2. 重症尿毒症透析治疗;

3. 器官、组织移植术的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术后抗排异治疗;

4.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中、重度)、躁狂症、强迫症、精神发育迟缓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儿童孤独症的专科治疗;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

6.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

7. 血友病治疗;

8. 耐多药肺结核治疗。

城乡居民医保的住院医疗待遇如下:

(一)住院医疗待遇按成年居民、婴幼儿及学生两类设置不同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成年居民按参保类型设置A档、B档不同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及最高支付限额;婴幼儿及学生的最高支付限额参照成年居民的A档标准确定。

(二)住院医疗费年度起付标准为:三级医疗机构1200元、其他医疗机构600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元,起付标准内医疗费由个人自负;参保人员年度内在同类别医疗机构多次住院的,起付标准按该类别医疗机构标准计算一次;年度内在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住院或转诊的,起付标准按其中最高类别医疗机构的标准计算一次;门诊特殊病种治疗项目治疗待遇享受人员住院时,暂不设置起付标准。

成年居民在家庭医生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办理转诊手续后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住院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

(三)市区参保人员住院医疗待遇如下:

参保人员住院发生的医疗费年度累计在起付标准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以下部分,由医保基金与个人按下列比例分担支付,A档、B档最高支付限额分别为30万元、20万元:

1. 婴幼儿及学生:起付标准至4万元(含)以下的,医保基金支付80%,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医保基金支付85%,其余由个人承担;4万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的,医保基金支付85%,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医保基金支付90%,其余由个人承担。

2. 成年居民A档:起付标准至4万元(含)以下的,医保基金支付70%,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医保基金支付80%,其余由个人承担;4万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的,医保基金支付75%,其中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的医保基金支付85%,其余由个人承担。

成年居民B档: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A档基础上下浮5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医保的转外地就医待遇如下:

参保人员转宁波市外门诊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由个人承担。转宁波市外住院或门诊特殊病种治疗项目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符合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的,在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基础上,按以下三种情况下浮医保基金支付比例:

(一)经办理转外地就医核准手续后转往本市指定的上海、杭州等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市区参保人员下浮10个百分点;

(二)转往宁波市外其他当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按三级医疗机构和其它医疗机构不同分类确定。市区参保人员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下浮20个百分点;在其它医疗机构就医,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下浮25个百分点;

(三)未办理转外地就医核准手续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在上述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基础上,市区参保人员再下浮10个百分点。

更多内容:

1、参保人员住院期间进行院外检查(治疗)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实行单独记账,不计入年度医疗费累计,按成年居民、婴幼儿及学生两类设置不同的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累计超过最高支付限额后,院外检查(治疗)医疗费由个人承担。

市区参保人员院外检查(治疗)待遇:婴幼儿及学生医保基金支付80%,成年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其余由个人承担。

2、参保人员在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享受期内发生的,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生育医疗费,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生育医疗费(含住院分娩医疗费及妊娠期间产前检查费)按定额标准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包含原政策中对农村孕产妇的住院分娩补助等其他各类补助。市区参保人员补助标准为:正常分娩1200元、助产术分娩1500元、剖宫产术分娩2000元。各县(市)补助标准由当地政府确定。

已享受职工配偶生育保险生育补助金的,医保基金不再补助。

3、参保人员发生的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之外的自费费用,使用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乙类医疗服务项目由个人按规定先自付的费用,院外检查(治疗)费用,不计入年度医疗费的累计、住院起付标准的累计。

4、按本办法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且在城乡居民医保待遇享受期内又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自职工医疗保险待遇享受之日起不再享受城乡居民医保待遇。

最新信息:宁波提高大病保险待遇水平

主要通过降低起付标准(2000元)、减少补偿分段(三段变二段)、提高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等措施降低或减少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

调整后,宁波市各类参保人员大病保险待遇如下:

①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和门诊特殊病种治疗时,合规医疗费中个人负担部分的大病保险待遇提高了,2018年7月1日后结算的医疗费按新的待遇标准执行。具体待遇如下:

路人帮打120 车费应该谁拿?

车费不应该你拿,不过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伸出援手,这是做人起码的本分,我们做到了,至于受害人或者老人把不把钱补偿给你,这是他的事情,我想我们应该做的做到了,就应该问心无愧了,我们做自己该做的事,相信也会有好的结果。

真实案例:

看到路人受伤,不少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打120。作为宁波市范围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慈溪山公园人流量每天都在2万人左右。对于有人晕倒或受伤这样的突发状况,保安队长施师傅并不陌生,他也曾拨打120救人。

昨天,施师傅给钱江晚报记者打来电话,说有件事一直想不通:“我打了120救人,这人后来不肯付钱,120来要求我付费。这个太不合理了啊!”

公园保安:为癫痫游客叫救护车事后被120催付款,施师傅在慈溪峙山公园做了7年保安工作。这段时间天气越来越热,公园里不时有人晕倒,他都会习惯性地拨打120。

7月23日下午2点多,一名20多岁的男子脸色惨白,躺在峙山公园北侧的一片杨梅林中。另一名男子按压他的胸口,还有一人在一旁站着。施师傅赶紧拨了120。

急救车不能上山,施师傅和另两人分工,将男子带下了山。路上,男子的老乡告诉他,男子可能是癫痫病发作了。10分钟后,一行人来到山下,急救车也到了,将男子送往慈溪人民医院。

原以为和以往一样,事情到此结束,没想到,半小时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下午3点不到,施师傅接到了一通电话,是刚才120救护车的驾驶员打来的。“病人不肯付钱,说谁打120,谁付钱。这个电话是你打的,所以叫车费要由你来出。”

施师傅懵了一会儿,理论了几句。对方坚称“病人和同行的人都说自己没报120,谁报谁付钱”,说完就挂了电话。

“在公园做了这么久,一个月打120至少有一两次,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施师傅说,这几天想起这个事,他就很郁闷,但出于工作的需要,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他还是会报120。

“如果以后要我付,我会付的,但至少要有个公道。”

慈溪120回应:只是反馈情况,并非向保安催钱,病人拒付车费,已当坏账处理。

昨天下午,钱江晚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慈溪120急救站的余站长。他向记者还原了当天的情况:

当天下午2点多接到报警后,救护车出车,接病人到了慈溪人民医院的急诊室。当时病人醒过来了,但不肯付钱。按照急救的惯例,我们会将病人的病情和医院交接,会要求家属签字。可病人和他的两个朋友都不肯签字,后来病人还把病历卡都撕了,说是担心留下证据,要付钱。

病人走之前,说了句“谁打120,谁付钱”。没人付钱,驾驶员就把情况反馈给了最早打电话的施师傅。

“收费,肯定是向病人收。当时驾驶员只是反馈情况,不是硬要向施师傅收钱,可能是他理解错了。”余站长说,病人拒付车费每个月至少都有一例,这已是本月第二例了。“因为病人拒付车费,这次费用就只能挂账了,当坏账处理。”

你们认识蒋维国吗?报上名来!

看这个:

名师介绍

姓名:蒋维国

性别:男

1956年7月出生。1982年慈溪师范毕业,1986年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6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3年,忠于事业,乐于探索,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评为:慈溪市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教坛中坚、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

以“师者善领,生者多悟”为教学理念,以“学习---思考---行动”为工作策略,蒋维国老师凭借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把孩子们领进科学的大门,去悟做人的道理,悟做事的方略,悟科学的真理。潜心课堂教学,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结合,从80年代中后期研究实践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开始,相继对“分课型教学法”、“科学方法教育”和“参与---创新”教学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20余堂,获奖、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应邀作讲座10余次。所带徒弟沈盛磊老师参加教坛新秀评比获市一等奖,大市二等奖。

专家介绍:

蒋维国 1952年5月生,甘肃会宁县人。大专学历,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二甲)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9月和1991年9月分别毕业于定西地区卫校和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甘肃省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及保健工作2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癫病、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瘫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25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4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22次,国际会议4次。主持和参加科技项目5项。B1988年-I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1994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丙型肝炎非血源性传播的研究"成果被评为1995年一1996年度甘肃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省科委审批下达主持GK942-1-%年省列科研项目"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达国内领先,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获'97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定西地区"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与遗传性疾病防治"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Athe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作过报道。lop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lop年9月由国家卫生部等四家授予"全国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荣誉称,。l994年、1996年2次被地委评为"全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1997年8月被评选拔为地区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忡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内,1997年4月8日被编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和《世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中。"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曾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论著二等奖1997年10月在北京又获'98年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既世界名医成就颁奖大会一等奖,并领取奖杯。"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性别及年龄与患病率调查分析"等3篇论文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世界传统医学优秀科技成果国际优秀奖。

蒋维国 男,1952年5月生。现任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是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症、难治性癫痫、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脑瘫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总结,22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18次。自1988至1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用五种药物治疗观察均收到了显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值<0.01。该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到1996年主持的"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对全区七县0至14岁的509550儿童进行三期流脑普查登记,共确诊脑瘫患儿987例,患病率为1.94%。。该项目由国内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上,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两次在《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有过报道,曾被患者誉为"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起回生"等称号。1992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94年、96年两次被地委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跨世纪优秀人才。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等辞典。

蒋维明 1935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天津津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主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天津市第五届会计学会理事。在任职期间,从1987年起先后在《中国化工会计》、《天津工业经济研究》、《中国化工管理》、《天津财会》等刊物上发表过8篇论文和学术报告,其中《企业扭亏转盈的措施》荣获化工部政策研究成果东北、华北区二等奖;《适应形势、更新观念》荣获东北财经大学全国部分省、市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1995年天津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井在1997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中国当代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上刊登。

蒋维森 1948年12月生,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南充市轻工业局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四川省森林工业学院,历任四川省红光林业局财务股长,四川省丝绸会计学会理事,南充地区第二丝绸厂财务科长,南充轻工实业总公司财务科长,南充市轻工业局、南充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资财科科长。1987年12月提出丝绸销售一个月的战略决策并得以实施,为企业增加利润400多万元。撰写《林场成本核算办法》、《丝绸车间成本核算办法》、《服装成本核算办法》、《装饰成本核算办法》;撰写论文《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试论集体企业减免税形成资产的归属》、《试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平衡原理》,其中:《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一文获四川省"建国杯"优秀价格文章奖,被选编入《中国经济文库》书。

蒋维善 高级工程师。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市西南第一工业学校。现任职于长治淮海厂科技发展部。是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64年撰写了《低品位稀土硅铁合金在铸铁中的应用》在五机部技术司和精密机械学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列为三、四、五、六机部稀土短训班学习资料。论文《稀土铸铁用于迫弹生产》,在1975年全国稀土大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稀土铸铁在迫弹弹体上的应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蒋维渭 男,1931年生,浙江人,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崇文区职工业余大学中文系及工业会计专业。现为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建筑会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会计》主编。主要业绩: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改革,加强管理,起草了"奖励与降低成本挂钩的方法"、"企业三基管理细则"、"培训财会人员素质的办法"、"推行标准电算化"、"内部银行管理办法"等,均取得可喜的效果。编写财会业务书刊、《经济责任制答询》,主编《建筑会计答询》,《中国建筑企业指南》,主审《建筑会计核算图解》,受中央建设部委托,主审培训教材《会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编写函授大学、预算员培训教材财会4篇。在《建筑经济》、《建筑会计》杂志上发表论文"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建筑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必须改革核算机制"、"浅论国营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编写金融知识讲座栏目:"债券"、"股票"、"股票价格"、"货币时间价值"、"储蓄利息计算"及"论现代企业理财几个问题"等。

蒋维垣 男,营口县人,1934年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营口市工商联举办会计训练班,东北纺织管理局会计训练班,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工业会计专修科学习。曾做统计、计划、财会工作。现任营口市财政局基建技改科科长。1983年评为会计师。曾多次起草有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办法和规定颁发全地区工业企业执行。对工业企业实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办法,使企业节约了主要原材料和能源、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取得了较好效果,1986年市政府授于荣誉证书;为了促进全民与集体企业联合经营,写出“全民与集体联合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在联营企业中得到实施并受到省工财处的表扬。

蒋维臻 1938年5月生,辽宁海城人,大学文化,政工师,任职于鞍钢技术中心。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泉粮友联谊会会员、辽宁省钱币学会会员、鞍钢文联职工钱币学会副会长、际中华收藏学会会员等。60年代开始收藏,主集钱币(侧重纸币)、粮票;兼集烟标、门券等。藏品较丰。多次参加市级藏品展览。业余坚持写作,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千篇,计五十余万字,编写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广为流传;曾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组稿编辑等。同时,发表有《浅说中国古钱币》、《中国纸币沿革读说》等钱币研究文章。传略已入编《中国收藏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蒋维中 副主任技师。男,1924年8月出生,四川简阳人。结业于国立牙医专科学校。曾任国立中央大学牙科技术员,第五军医大学病理技师,第四军医大学主管,病理技术大专班、提高班主任教师。退休后,返聘于四医大口腔医院,牙髓生物学实验室、创伤骨科研究所、四川计划生育研究所,陕西动物研究所,白求思医科大学口腔病技术顾问。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技术指导。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博士生技术指导等。现任中国骨肿瘤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主要业绩:参加工作得到校院嘉奖4次,并荣立三等功1次,获科技优秀奖2次,并得军、地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次,并获得成都颁发的荣誉证书。主笔合作的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共30余篇,其中一文在国外用英、法两文发表;《领骨细胞染色比较及其方法》一文被《中华优秀科学论文》一书选载。著有《病理技术方法学》一书《供病理技术大专班教材》,同时写成一本《软、硬组织制片及染色技术》供病理技术员实际工作中使用。因工作需要设计并制出一台半自动磨刀机《磨病理切片刀》现在尚在使用。为军服务50年,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获得解放军三总部和四医大颁发的荣誉证书、军功章。1956年研究《牙齿磨片法》,被记人《中国口腔医学史》一书中,《牙齿切片磨片染色法》被《口腔和骨科的生物活性材料》一书选载。被称为"蒋氏切片染色法和蒋氏脱钙液",其中《牙齿磨片制作法》一文曾被前苏联专家带到列宁格勒医学院应用。被"红军博士徐通令"(原四医大校长)一书中视为磨片能手,也是难得的科技人才。1998年总结了一篇《生物活性材料动物实验组织制片法》(待发表)属于国内首创,在科学研究中很有实用价值。

蒋伟德 1953年 4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长。他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千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了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他被评为区先进工作者l次,记大功1次,记三等功3次,单项奖亚次。他任部门主管的4年中,单位年年被评为局先进集体。他不管是任区个协副秘书长,还是任工商所所长,他都凭着义无反顾的实干精神,使担任的部门面貌发生了变化。凡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称赞他为人的正直和章良,对待同志,他没半点虚假,批评同志,使人心悦诚服。作为一名***员和国家干部,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在摊位安排、市场管理、人员聘任、帮困扶贫、献爱心等方面。他把真情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铸就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高大形象。

青蛙体内的寄生虫能到人的大脑里去

曼氏裂头蚴寄生虫

手术:从脑袋里钓出条活虫

三九脑科医院的专家为曾先生进行了活检化验,以确定脑内病灶究竟是什么。该院功能及放射神经外科王咸昌主任医生介绍说,手术中医生先将曾某脑内的病灶准确定位,然后用一根直径为2毫米的侧方开检针插入病灶,接着便将注射器插入,将病灶吸出一部分。然而,让医生们吃惊的是,最后注射器吸出来的竟是一条活虫,用尺一量,整整有9厘米长!当这条名叫裂头蚴的寄生虫摆在记者面前时,记者不禁一阵头皮发麻,条长达9厘米的活虫浑身乳白,仅有牙签粗细,它长得像根豆芽,头部裂成两半,却没有眼睛也没有嘴巴,真难想像它是如何进到脑袋中去作威作福的。

术后:用药杀脑中残留虫卵

王医生分析说,虫卵在人体内可以寄存很长时间,如果外界条件不满足,它就不孵化。从曾先生的病情发展推测,三年前曾先生不能讲话,出现“失语”症状可能是虫卵进入了他的脑内,开始孵化,今年6月份他继而出现严重的抽搐症状则有可能是裂头蚴长大后对大脑造成了较大的刺激,以至出现脑组织异常“放电”,产生癫痫症状。

王医生说,曾先生的手术在脑科手术中只能算一个“小手术”,一般情况下,患者7天后便能出院。但考虑到曾先生的脑内可能存在一些尚未孵化的虫卵,医院还要将其转往内科接受药物治疗,将这些虫卵全部杀后,曾先生的癫痫也就治愈了。

蛙肉未熟透就吃是祸根

据介绍,裂头蚴学名为曼氏叠绦虫裂头蚴,其成虫寄生在猫、狗肠道中,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健水藻吃后,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

成良正教授分析说,这种虫子入了病人的大脑中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曾先生所食的蛙肉或蛇肉没有完全煮熟,因而原尾蚴的虫卵没被杀,而是活着进入了曾先生的体内;第二,饭店切菜的砧板没有生熟分开,切了生蛙肉、生蛇肉之后又用来切熟食,导致食物污染;此外,厨师们的手摸过生蛙肉、生蛇肉后又沾染了其它食物。

据介绍,原尾蚴的虫卵先是在食入者的肠壁上吸咐,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发育长大。为此,成教授说,如果不是贪吃青蛙、蛇等野味,也就不会出现活虫入脑的危险了。(

怎么预防寄生虫?

1肝吸虫:生鱼中的数目最多

顺滑入口的生鱼片,是吃货一族的最爱。痛快了嘴,担心受累了肝。鱼类最容易被肝吸虫感染而传染给人,在日本、韩国、法国等27个沿海国家都曾有爆发肝吸虫病,仅日本就曾报告过3万多病例,而我国广东省是肝吸虫病的高发地。

别想当然地认为肝吸虫就会老老实实待在肝脏里,它会神出鬼没出现在你根本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喉咙。>>>这4个吃药误区要不得 不注意会丢命

肝吸虫虫体大小为5~10毫米,而人的肝脏约两个手掌大小,不及时排虫,肝脏就会挤满肝吸虫,多则数百条甚至上千条。他曾看过一个教学视频,肝吸虫患者的肝脏密密麻麻的都是蠕动的虫子,真是触目惊心。而且虫子在其中繁衍、亡,亡的虫子通过胆汁流到胆囊,会阻塞胆管,导致胆囊炎等胆道病变。而留在肝脏内的肝吸虫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出现肝区不适、腹胀等症状,严重了还会变成肝硬化。

专家建议:一般来说,淡水鱼中更易有肝吸虫卵,少吃淡水鱼的鱼生,而吃三文鱼等海鱼,也要选择切鱼时“一种鱼一个砧板”的饭店,因为可能厨师在切完淡水鱼后,刀和砧板沾上虫卵,再切三文鱼等海鱼,就把虫卵“人工移植”到海鱼上。

2肺吸虫:随醉蟹入口,能全身游走

《舌尖上的中国》让江浙一带的醉蟹火遍全国。随着醉蟹入口,肺吸虫也堂而皇之地进入肺里。“宁波市每年都会查出60~80例肺吸虫病,其中大部分是吃醉蟹、醉虾导致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与地方病防治所所长张劼楠说。

“和体内的其他寄生虫不同,肺吸虫在体表会游走。”6岁的小女孩背上有个比鸡蛋还大的肿块,令人吃惊的是这个肿块竟然会游走,今天在背部下面,明天就游到背中部了,送到医院确诊为肺吸虫感染,原来是小女孩前不久生吃了醉蟹惹的祸。张劼楠说,肺本身比较娇气,里面有了寄生虫,除了常见的咳嗽、胸痛、有胸腔积液等,如果任其游走到大脑,会有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

肺吸虫病本身不太可怕,确诊后吃杀虫药两三天就好了,但是由于肺吸虫病症状与结核病、肺炎等相近,容易误诊。有两个提示可怀疑是肺吸虫感染:一是,血常规检查后,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上升;另一个是否常生吃虾蟹类食物。

3牛带绦虫:嫩牛排中个头最大

一条牛带绦虫有4~8米!想想,肚子才多大。牛肉是最不应该生吃或嫩吃的,牛身上有许多人畜共生的寄生虫和病菌,而牛带绦虫以人为其惟一终宿主。特别是从菜场、超市买回的牛肉,自己做牛排时一定不要贪图尝鲜,完全做熟了再吃。

吃牛排的经验是,至少要九成熟,单纯就口感来说,此时牛肉的醇香完全散发出来,又不会老得咬不动。

专家提醒,感染了牛带绦虫的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是这么长的虫子在肚子里,有时也会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类似蛔虫感染的症状。几乎所有患者都会因发现大便或内裤中有白色扁片虫而就诊。

4管圆线虫:最喜欢藏在螺蛳中

管圆线虫并不仅仅藏身在福寿螺体内!早在2006年,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教授就做了对东风螺的调查,结果显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比例高达27%,最多的一只携带了622条广州管圆线虫。这条虫子非常凶猛,发病迅速,一进体内就直奔人体司令部的神经系统,除了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的会发生休克、狂躁甚至亡。好在隐藏在螺类中的寄生虫怕热,高温煮熟就会亡,这也是最有效防止这条线虫的途径。

5弓形虫:和人一样爱吃涮锅

弓形虫病最会隐藏,除了接触过猫狗,最多的原因就是涮火锅一味追求鲜嫩口感,肉片入锅蘸蘸热水就出来,真是名副其实的“涮”。不少患者查出弓形虫还以为检查结果有误,明明家里家外都不接触猫狗,气呼呼找医院理论,在感染科才了解真相。

一般来说,羊群中弓形虫的感染率为61.4%、牛为13.2%,弓形虫的幼虫往往藏匿在这类受感染的动物肌肉细胞中,肉眼是无法看到的。人们吃火锅时,往往只把肉片稍稍一烫,这种短暂的加热并不能杀寄生在肉片细胞内的弓形虫幼虫。

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只有少数人初次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症状消失。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弓形虫感染便会转为急性或亚急性感染,这时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有的甚至发生严重的后果。

吃火锅时,火锅肉要切薄、煮熟。涮火锅时各类肉制品要煮熟,使食物在火锅汤料温度达到100℃时涮煮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目测鸡肉、鱼肉变成白色,猪牛羊肉变成浅褐色,虾蟹变成橙红色,加热食物的体积较大时,要延长加热时间。

6颚口线虫:爱在皮肤下挖隧道

白白的皮肤上,有一些弯弯曲曲的红色线条,就像虫子爬过一样。其实,这不是虫子在表皮爬过,而是寄生虫在皮肤下“挖隧道”呢。祸首不是别的,就是颚口线虫!

和体内其他寄生虫相比,这条虫子活得比较憋屈,只能以幼虫形式存在,不能发育成成虫,所以就在体内乱窜发泄不满。“曾有个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红肿,怀疑是荨麻疹,对症下药后,却总不见效,后来,皮肤看上去就像一幅‘地图’,血常规检查后发现,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医生怀疑是感染了寄生虫,检测结果显示是颚口线虫感染。追溯源头,发现是因为吃了爆炒鳝鱼。”医生说,除皮肤上的表现外,感染此虫后,有的还会有低烧的表现。

医生介绍,颚口线虫的成虫寄生在猫狗等身上,其幼卵随猫狗的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中后,最终寄生在泥鳅、黄鳝、青蛙等身上,如果人吃了未煮熟的泥鳅(一般在70℃以上高温加热4~5分钟才能杀)等,幼虫就会进入体内。

除了在皮肤游走外,幼虫还可能会“流窜”到内脏,到达肺部,引起咳嗽、胸痛等;如果钻入眼睛,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失明;最可怕的是,如果幼虫钻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引起颅内感染、颅内高压,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