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缝可以治疗癫痫-四缝的定位与主治
少商放血左手还是右手
放血疗法治疗疾病比较广泛,小到感冒发烧,头痛脑热,大到急病重症都可以用放血治疗,常常使用放血治疗会起到峰回路转的功效。起源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放血治疗各类疾病问我放血最多的,当属于一些瘀症和痤疮,皮肤病之类的治疗,今天我在此系统的说一下放血治疗。·使用病例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腰病,坐骨神经痛、头痛、眼痛、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疗,我在临床治疗多例病人,这种方法疗效可靠,效果好。·治疗方法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详细放血治疗案例,本博客有这样的文章。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放血的部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要部位,这是我的临床经验,一般我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把这个部位打通了,所有的疾病都会相应的减轻症状。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 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我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注意事项有的病人问,几天放血一次好,那么这还是要看出血量,出血量大在100毫升左右,可以10-15天一次。小于50毫升,可以一周一次,小于30毫升,可以3-5天一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操作,方便治疗,可以分期分批治疗。还有另一说法就是放血疗法是中医早已淘汰了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物理医学角度出发来思考,放血疗法最多也就是对高血压、血液粘稠过高有一些帮助,而且一些游医重新把放血疗法拿来治疗疾病,不乏有利益之嫌。常用穴位及功效太阳:主治头痛,眼红肿;上星:主治头痛,目痛,鼻衄,热病;水沟:主治癫痫,小儿惊风,中风昏迷,中暑,口眼歪钭,牙关紧闭,急性腰扭伤;龈交:主治齿龈肿痛; 内地仓:主治面瘫;金津、玉液:主治口疮,舌肿,呕吐;十宣:主治昏迷,癫痫,癔病,乳娥,小儿惊风,中暑;四缝:主治小儿疳疾,百日咳; 八邪:主治烦热,目痛,毒蛇咬伤手指肿痛;曲泽:主治烦热,胃痛,呕吐;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肿大,鼻衄,发热,昏迷;商阳:主治急性咽喉肿痛,齿痛,手指麻木,昏迷;委中:主治腹痛,吐泻,腰痛(急性腰扭伤疗效好),丹毒; 八风:主治脚气,趾痛,毒蛇咬伤足跗肿痛。治疗病症1、放血的部位:头痛取穴大椎和太阳。大椎用三棱针点刺3-5针,上罐,大约出血5-10毫升。太阳穴放血,点刺2-3针,上罐,出血大约2-5毫升。耳尖,点刺,挤出5-10滴血放血疗法液。这种放血适合头痛,眼病,感冒发烧。2、小儿咽痛,可以放血少商和商阳。捏住指尖,快速点刺,挤出血液5滴左右。可以适用于发烧,咽痛。3、腰病治疗放血取穴:委中,主要看血络,在血络上点刺,点刺后上罐,多者出血50毫升左右。腰阳关,点刺3-5下,上罐出血约10-20毫升。适合腰病和坐骨神经痛。4、一些瘀症和寒症,痹者,萎症,血栓,青少年痤疮,银屑病,湿疹等这些疾病,要在多处放血,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放血后,看其效果,有的一次见效,就不用第二次或第三次,有的一次放血量很大,那么就要等10天或15天进行第二次,放血,如果出血量不大,那么就可以三天 或一周放血一次,放血一定要看病人的好转情况而决定间隔放血的天数。取穴:大椎,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加耳尖部位,放血方法同上,如果有皮肤类疾病要加上曲泽和血海。操作方法:分别在大椎和大抒(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肝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 穴位上点刺3-5针,然后上罐,拔罐拔到没有鲜血流出为度,在这个拔罐期间,要多上几次罐,观察出血量。一般拔到三次的时候,就不会再有新鲜的血液流出来。在点刺的过程中,如果病人方便治疗,可以少选几个部位,分期分批的治疗,免得一次上针太多,病人承受不了,如果治疗不方便,就要尽量一次治疗,免得别人跑来跑去的,耽误时间。放血方法·刺络法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点刺法先在针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郁血积聚。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柄,中指紧靠针身下端,留出1~2分针尖,对准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数滴(对重症患者有时可出血十数滴,血由黑紫变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曲泽、委中穴,在孔穴周围上下推按之后,可先在孔穴近心端扎紧止血带或布带,这样静脉暴露的更明显,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后,再将止血带放松)。散刺法又称围刺法,是在病灶周围点刺出血,主要用于丹毒、痈疮。挑刺法以左手按压施术部位的两侧,使皮肤固定,右手持针,将腧穴或反应点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疗红丝疔,应在红丝近心端尽头处以及红丝之上寸寸挑刺出血)。有时需挑破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局部消毒,覆盖敷料。常用于目赤肿痛、痔疮等证的治疗。·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针具的选择1.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2.小眉刀:长7~10厘米,刀刃长1厘米,十分锋利。功效及作用·退热作用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止痛作用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解毒作用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泻火作用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消肿作用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止痒作用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缓解麻木作用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镇吐作用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止泻作用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急救作用所谓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针刺放血分类·缓刺适用于静脉放血。如曲泽、委中、太阳等穴,先用橡皮带在应刺的位上束扎,术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胬起处,徐徐刺入0.5~1分,然后将针缓缓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皮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片刻。·速刺适用于咽痛、目赤肿痛、中暑、中风等病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风刺十二井等穴。刺时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0。5~1分,立即退针,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挑刺这种刺法适用于手、胸、背部或头面及肌肉浅薄的穴位。针刺时对准局部红疹点,用左手将红疹点周围肌肉捏起来,右手持三棱针横挑出血。·围刺适用于痈肿、痹症、瘟毒等症。围绕红肿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几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密刺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刺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微微出血。禁忌症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注意事项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按语本疗法通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为医家临床所习用,疗效也有所提高,特别对于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临床证明,本疗法有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针刺放血疗法在现代中医治疗的一个临床常用方法。西方的放血疗法不同于传统中医中药的放血疗法,西方也曾经一度流行放血疗法,有部分相似之处一个滥用的例子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他是一位放血疗法的狂热信奉者,并且多次为他的佣人施行过放血疗法。1799年12月14日华盛顿生病,发烧之外还有呼吸困难。他的管家和医生在一天之内先后分四次给他放血,总共放掉了125盎司左右的血,合3.5升左右,这个血量大约是成人总血量的一半。当天晚上华盛顿就逝世了。据后人研究华盛顿患的不过是普通的喉与气管的感染,要不是放血过多,是不至于送命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今天放血疗法已经没有人再使用了。即使对“三高”有暂时疗效也不采用了。因为现代医学发展了一整套完善的检测血压、血糖与血脂的简单而又方便的方法。对经过科学检测已经知道患了“三高”的人,也已经有一套更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到了20世纪,放血疗法在西方已经逐渐被淘汰了。首先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是源自古希腊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和伽林,说人的生命依赖四种体液,血,粘液,黑胆汁和黄胆汁,这四种体液对应空气,水,土和火,和中国的“金木水火土”接近,多了个“气”少了“金木”。古希腊人认为血在四种体液中是占主导地位的,伽林大夫认为血是人体产生的,经常“过剩”,正如中医里滋阴派讲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样,中医滋阴,古西医于是就放血。伽林还和把人体皮下的动静脉血管和身体各个内脏器管联系起来,所谓“相表里”,得不同的病,就在“相表里”的血管上开口子放血,例如放右臂静脉的血治疗肝病,放左臂静脉的血治疗脾脏的病。一直到中世纪,放血的实施者都是教堂的僧侣,直到1163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才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民间,具体的讲是交给了理发师,现在理发馆的招牌,就是旋转的红蓝白的筒子,红色是动脉血,蓝色就是静脉血。理发师们发展了一整套的放血操作规程和工具,切割血管的刀片叫“柳叶刀”,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就是来自放血用的刀片。在欧洲非常流行的放血疗法随着殖民者传到了美洲大陆,美国著名的大夫本杰明.瑞师(Benjamin Rush)就是放血疗法的推广着和实践者,本大夫是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签字的唯一的一位大夫,14岁就从普林斯顿大学的前身新泽西学院大学毕业,以后创建了美国医学教育体系,当时美国大夫的四分之三都是他的学生,被誉为“宾夕法尼亚的希波克拉底”。1794年到1797年费城流行黄热病,本大夫大量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这些患“热病”的病人,每天能给超过100个病人放血,他诊所的后院成了血海,血里滋生的苍蝇象“云雾”一样密集。这个时候一位好事的英国记者出现了,他就是William Cobbett。这位记者翻阅了费城那几年的亡报告,发现被本大夫治过的病人亡率明显高于别的病人,于是发表文章说本大夫和他的学生们为人类人口的减少作出了突出贡献。本大夫一怒之下,于1797年在费城起诉了这位英国“诽谤者”,官司的成败是显而易见的,一方是费城的英雄,著名的大夫,一方是诽谤费城声誉的外国人,法庭宣判本大夫获胜,罚这位Cobbett记者5000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法庭的宣判相当于从法律角度声明放血疗法是有效的。但几乎就在法庭宣判的同时,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病了,生病那天是1799年12月13日,是个星期五,Friday the 13th,西方迷信是个“百事不宜”的倒霉日子。到14日,几位本大夫的学生,给华盛顿放掉了近2500毫升血,就是人体血容量的一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华盛顿于失血性休克。
请问,谁知道 十二经脉 穴位间的口诀。谢谢。
我的十二经脉及穴位之间的口诀比较多,请作为纪念慢慢掌握吧! 秘传穴位疗法经验- 歌诀 人体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闾通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秘法治病九穴先。 注解: 通阳的主穴即是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尾闾是内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就在腰阳关附近、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必须经过的地方、故阳气最易至此最易受到阻滞、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先在此处特别酸痛、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是升阳的第一大穴、而涌泉穴是虚阳上聚的速降首穴、{可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前后心即为点穴中的前后对心穴。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主治胸、胃、腹诸病、后心穴在至阳旁五分、主治全身任何痛证、此穴为通阳第二关、{第三关为百会、第一关是腰阳关}。本穴对心绞痛、胸脘腹痛有即时缓解做用。为止内脏病痛之要穴。 带脉通畅、全身轻松、现在的人特别注重的、用手法扯、掐、捻连续三至五次需要快手法操作、否则病人紧张效果不好。 牵穴治病术: 凡人体各部位受伤肿痛、取其伤部位的上下相近的关节即为治疗点、受伤部位以上的称截穴、受伤部位以下的称牵穴。 1:颈部的牵穴; 双大杼、双肩井、双附分、 2:肩胛部; 肩井、曲池、 3:肩髃、肩头、臑部; 曲池、手三里。 4:肘关节、肘上中肱; 内关、外关、合谷。 5:肘臂部; 内关、外关、合谷。 6:腰部; 双环跳、双委中、双承山。 7:腰髋部; 双承扶;双委中、双承山。 8:髋骨、腹中部; 阳陵泉、委中。 9:膝关节; 阳陵泉、委中。 截穴治病术: 1:颈部、肩胛部、双新设、 2:肩关节、肩臑部; 肩井、附分、天宗。 3:腋前、肘关节、中肱; 肩髃、肩贞、极泉。 4:腕关节、肘臂; 曲池、曲泽、少海。 5:手部; 内关、外关、阳溪、神门、阳谷。 6:腰髋部; 双大肠腧。 7:膝关节;环跳、髀关、 8:踝部; 跗阳、阴凌泉、阳陵泉、足三里。 9:足部; 昆仑、解溪、中封。 2009-08-23 21:38特效腧穴的调治法---辽东经络堂 心脏的反应点在心腧、肝脏的反应点在肝腧、胃的反应点在胃腧与膈腧、肺的反应点在肺腧、肾的反应点在肾腧、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腧腧、癌症的反应点在膈腧。 必须记住的16个穴位: 一切慢 ------- 足三里、 头痛 -----卤会 伸展一切经脉----- 申脉、 鼻病 -----风门 一切筋病 ---------- 承筋、 尿多 ------小指第一关节、 一切骨病 -------- 绝骨、 更年期----- 隐白 一切疹病 ---------- 百虫窝、 咳喘 ------ 定喘 一切主升 ---------- 百会、 胆囊炎-----胆囊穴 一切主降 ----------- 涌泉、 面瘫 --------牵正 内外伤 ------------ 承山 阑尾炎----- 阑尾穴 血压-------------- 三阴交 中风 ----- 悬钟 经验四穴: 血海领血超、膻中气可消、命门阴阳论、全身在大包。 独特穴位诊疗: 妇科、子宫、卵巢、盆腔等病在环跳穴有反应、 男科病亦有反应、妇人久治不愈的颈肩酸痛一般为有妇科病。 胸腔有病的人膻中一定有反应。 上腹器官、特别是胃、十二指肠、胰腺病在中脘有反应的、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反应剧烈、便秘大肠腧附近多有错位、肝胆病在期门有反应、阳陵泉也有反应、如果环跳也有压痛即可确诊。 下腹各器官在气海、关元、中极有反应、胃肠病在足三里有反应、印堂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太阳、风池、头维几乎对任何头痛、眩晕有特效、对美尼尔氏病大多一次治愈。 中府穴是肺经病变的反应点、坐骨神经痛在天宗附近有压痛、鼻塞取风池、项强取承浆。头痛取涌泉、膝痛取尺泽、重按肩井对头痛有特效、呃逆点涌泉、发热取大椎、崩漏取隐白、腹泻便秘取天枢、女人肩背酸痛取附分、膏盲、男人肩膀酸痛取天柱、肩井、肩胛内上角对肩周炎有特效的、涌泉与完骨可治失眠、结肠炎在章门有压痛、胃溃疡在足三里下2寸及梁丘穴有反应、急慢性盆腔炎在三阴、漏谷、阴凌泉穴有压痛、前列腺病在三阴交、漏谷有压痛、胆道在胆囊穴和外丘穴有反应、阑尾炎在阑尾穴有反应、胰腺炎在地丘穴、下巨虚、足三里下三寸有反应、{以上的反应点在同侧}。 痛经的反应点在关元穴、胃肠痉挛大多在5--8椎之间有压痛点、按2--3分钟即可、连按10天。 2009-08-22 12:25各种慢治疗取穴治法如下 1、脑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脑血瘤: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面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面瘫处五针谬刺法 4、截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5、瘫风:针阿是穴,严重者加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6、坐骨神经痛,加环跳,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7、少儿近视: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牛车运转法。 8、眼脍下垂: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9、糖尿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0、精神分裂症(中医名癫狂):重泄肝俞,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1、儿童好动症:肝俞行间为主 12、中风偏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3、腰痛:重在补肾,排针法,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4、重肌无力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5、亚健康: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6、痿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17、类风湿:关元、支沟、肝俞、行间,我阿是穴 18、尿毒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肾俞 19、心脏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0、肺结核: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肺俞 21、急慢性支气管炎: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肺俞 22、慢性胃炎: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脾俞,中脘。 23、胃萎缩: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建星,上脘 24、癫痫:关元、支沟、肝俞、行间,重泄肝俞 25、肾病综合症: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补肾俞 26、高血压:重泄肝俞,行间,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7、白血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28、甲亢,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甲亢处 29、甲低,关元、支沟、肝俞、行间加补心脾、肾俞 30、艾滋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1、血液病: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2、乳腺癌:关元、支沟、肝俞、行间针乳腺瘤处,排针法可针十针 33、骨肉恶性瘤:关元、支沟、肝俞、行间,肿瘤处用谬刺法 34、各类癌症:谬针法,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35、植物人: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急:透天凉针法时间三十分高烧立退 小儿感冒高烧,风池; 小儿积食兼感冒高烧,先用开塞露泄下食积硬便,再针风池三十分,烧立退; 成人高热针风池,行间; 成人感冒要寒发热,针风池; 各类热肿痛,针风池、行间三十分,心俞,肝俞,行间为主; 各种昏迷,关元、支沟、肝俞、行间; 各种外伤肿热痛,针阿是穴,透天凉针法。 2009-08-16 21:27手法点穴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后遗症 转贴2009-08-16 13:16[结合足反射疗法,首先打开穴位,取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进行点压开穴] 动作要领:每个穴位点压8-10秒钟。以病人能以承受的力度为准,经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依次顺序点压开穴,然后根据病人需要治疗的具体部位进行点穴治疗。 上肢瘫痪:取天宗,曲池,内关,外关,合谷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下肢瘫痪:取悬钟,承山,阳陵泉,足三里,伏兔,环跳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面部瘫痪:取白会,四神聪,太阳,上关,翳风,眼明,地仓等穴位,进行点压8-10秒钟 经过第一次点穴治疗后,病人的相关部位应该马上能动,此时应该叫病人自己活动几次,每天进行两次点穴治疗,第二次时间应该相隔4小时以后才能进行第二次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治疗前要求病人一定要吃饱,进食后休息一小时才能进行点穴治疗。病人绝对不能空腹治疗。 最佳治疗时间:如果病人是初发病时,待病人的病情相对稳定后,即可对病人进行点穴治疗,如果患者及家属配合得好,大约22天左右可以治愈,完全可以达到生活自理。 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证明,采用手法点穴治疗中风瘫痪后遗症,时间短,速度快,疗效显著,不反弹,效果看得见,患者及家属满意。 注意:1,治疗者首先修饰自己的手指甲,以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2,高危病人不能进行点穴治疗,待病人的病情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点穴治疗。 3,女患者月经期不能进行点穴治疗,酒醉神智不清的患者不能进行点穴治疗。 作者发表目的:因为每年我国患中风瘫痪及后遗症的病人高达200多万人,而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采取单一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病人经过治疗,完全康复或达到生活自理的比例却不如人意。另一方面,目前医院高昂的医疗费用,一般家庭都难以承受得起。所以;我将自己十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共同研究,进一步探讨,让更多的同行,朋友,患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尽快掌握这门医术,造福于广大患者朋友,让他们重新站立起来,享受新的人生。最后;祝广大患者朋友早日康复,祝各位同行朋友万事如意。 手法点穴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溢血后遗症有效率100%------ 中医针灸经穴、奇穴位置歌诀Sample Text 一、手太阴肺经(五穴) 中府乳上三肋缝,尺泽曲肘纹外呈, 列缺交叉食指尽,太渊掌后挠头空, 少商穴在大指内,爪甲角处一分明。 二、手阳明大肠经(六穴) 商阳食指甲角内,合谷虎口歧骨中, 曲池屈肘纹头是,三里池下二寸逢, 肩禺肩峰举臂取,迎香鼻旁五分应。 三、足阳明胃经(十四穴) 四白目下一寸处,地仓口角旁四分, 颊车耳下临曲颊,下关耳前颧后扪, 头维头角入发际,梁门中脘二寸匀, 天枢脐旁平二寸,梁丘膝上二寸屯, 犊鼻髌骨外陷取,膝下三寸三里村, 上廉膝下六寸是,丰隆膝眼踝间寻, 内庭次指外侧在,历兑次指甲角根。 四、足太阴脾经(六穴) 隐白大指内甲角,太白核后赤白间, 踝上三寸三阴交,膝内辅陷阴陵泉, 血海膑边上二寸,大包腋下六寸悬。 五、手少阴心经(四穴) 少海肘内纹髁间,通里脘后一寸穿, 神门锐骨端内是,少冲小指内甲边。 六、手太阳小肠经(四穴) 少泽小指外甲角,后溪握拳节后方, 养老转手髁空取,后宫耳屏之前藏。 七、足太阳膀胱经(二十五穴) 晴明穴在内眦角,攒竹眉尖凹陷前, 通天顶骨结节内, 天柱哑旁一寸三, 风门二椎寸半外,肺俞三椎五心田, 七膈九肝十是胆,十一十二脾胃连, 肾俞十四椎旁在,大肠十六椎旁偏, 小肠十八膀十九,次蓼骶骨次孔填, 膏盲四椎旁三寸,骶骨四孔旁秩边, 承扶臀下纹中取,委中馘窝纹中安, 承山踹下分肉尖,昆仑外踝骨后陷, 申脉踝下五分寻,至阴小指爪甲观。 八、足少阴肾经(五穴) 涌泉足心前凹陷,太溪穴在踝跟间, 复溜内踝上二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肾经终穴名俞府,任旁二寸一肋前。 九、手厥阴心包经(四穴) 曲泽肘窠横纹中,中关掌后二寸通, 掌后横纹大陵在,中指末端是中冲。 十、手少阳三焦经(八穴) 关冲无名指甲外,中渚四五掌骨间, 阳池腕上横纹内,外关纹上二寸看, 天井肘后一寸见,肩蓼肩后一寸攀, 翳风就在耳垂后,丝竹空在眉梢弯。 十一、足少阳胆经(十四穴) 外眦五分童子蓼,听会耳屏前下凹, 率谷耳上寸半是,风池耳后发际标, 肩井缺盆上寸半,带脉平脐正当腰, 环跳髀枢内陷取,风市垂手中指稍, 阳陵泉在腓头下,光明踝上五寸翘, 悬钟踝上三寸找,蚯墟外踝前部绕, 侠溪四五指缝后,窍阴四趾甲外牢。 十二、足厥阴肝经(五穴) 大敦拇指爪甲根,行间大、次趾缝扪。 太冲本节后寸半,章门十一肋端存, 乳下二肋有一穴,任旁四寸号期门。 十三、督脉(九穴) 腰俞二十一椎下,命门十四椎下藏, 太阳七椎之下盛,大椎一椎之上量, 哑门后发五分入,风府一寸宛中当, 百会耳尖头顶上,上星前发一寸光, 鼻下水沟上端找,人中就在陷中央。 十四、任脉(九穴) 任脉直上走腹胸,曲骨一寸中极停, 再上一寸关元穴,脐下寸半气海充, 神厥就在脐中央,脐上四寸中脘容, 巨厥肚脐上六寸,两乳之间膻中平, 胸骨上窝天突穴,承浆下唇凹中明。 十五、奇穴(十六穴) 两眉中间是印堂,金津、玉液舌下方, 鱼腰眉毛正中取,目外一寸见太阳, 喘息七椎寸旁找,四缝指节横纹藏, 十宣十指尖端取,鹤顶髌骨上中央 维胞骼前上棘下,阑尾膝下五寸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